PDF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初探

刘磊 程丽丽

1.山东省博兴第二中学,256500;2.山东省博兴第三中学,256500

摘要: 为有效培养高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文章将展开相关研究,主要论述化学核心素养概念,指出高中化学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主要问题,最终提出针对问题的教学改革策略。通过文中策略可以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优化,起到解决现有问题,强化教学核心素养培养能效的作用,故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会有所提升。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高中学生
DOI:10.12721/ccn.2022.15700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十分重要,但现代很多学科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略显薄弱,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诸如高中化学教学就存在相关问题。故为了尽快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需要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改革,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旨在了解实际问题,再针对问题采用策略开始改革,最终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与化学知识内容相契合的教学情境展开课堂教学,以情境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究潜能,让他们的学习过程更为优化与新颖,能够针对化学知识有更多的思考,最终提升自己对这一学科的创造力与创新力。基于此,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要从宏观层面出发让学生获得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整体感知,从微观层面出发,让学生抓住细微之处,明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且还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征,去探寻微观元素,进而形成对化学知识的整体感悟与理解,提高核心素养。以人教版高中化学课本为例,教师在教学《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时,其中就设计对“硅和二氧化硅”的教学实践。针对这一小节的知识内容,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与之相关的教学情境。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一张美国硅谷的图片,或者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硅谷的解说视频。让这些直观化的图片或者视频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即将所学的知识内容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对硅谷有多少了解呢?你们知道硅谷是干什么的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作适当的补充与完善,突出其中的“硅元素”,并且还可以向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玻璃、沙子等物品,让他们明白其中都含有硅元素,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可以继续给学生出示水晶和玛瑙的图片,询问学生:“大家知道这两种物质的实质是什么吗?”借助问题再次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这一知识点形成更为深层的探究欲望。在得出“二氧化硅”的结论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硅晶体结构图、原子结构示意图,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知。这样既能让学生从宏观层面认识“硅”,也能够让他们从微观层面出发,去探寻“硅元素”,完善宏观与微观知识的构建,最终提升他们的化学核心素养。

二、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新课改要求高中的化学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所以教师就要敢于打破传统化学教学的桎梏,要在教学实践中平衡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弱化自身的作用,也不能强化自身的作用,要平衡,才能让课堂更为高效。基于此,教师就要兼具变化与平衡观念,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内容抓准关键点,将其作为证据展开知识推理与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模型认知,实现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深层解析与感悟,最终也能实现他们对知识的多元解析,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根据这一节的知识内容,可以展开以下教学实践:首先,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为学生展示一个化学实验。实验内容为: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的反应。让学生认真观看这一化学实验,回顾自身所学的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其次,在学生观看完整个化学实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下整个实验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其中就包括两个内容,分别为:“氧化铜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水和碳的化学方程式”;最后,在学生写完这两个方程式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从方程式来看,我们知道它们既发生了氧化,也发生了还原反应。那么老师想请问同学们,这两种反应是否同时进行了呢?”让学生以此为依据,展开自主实践与自主探析,逐渐推理,最终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与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作适当的延伸。学生通过方程式的书写,能够明确各种元素在等号两边的数量其实是均等的,其中一边发生了变化,等号的另一边也要相应发生变化。对此,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作相应的拓展与延伸,让学生明确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在他们掌握了这一系列的知识原理之后,他们能够明白反应物、还原物以及化合价的变化模型。而基于这种知识基础,学生会产生更多的感悟,他们会更加明确与之相关的知识内容。那么教师就可以给出其他的氧化反应内容,让学生自主推演,自主平衡,巩固这一系列的知识内容,实现知识的全面建构,最终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三、开展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在立足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要立足于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之间展开多元的、新颖的交流与互动,促使他们能够针对知识点,有更为深层的解析,进而创新他们的感悟与思考。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完基础的化学知识后,就可以为他们布置相关的合作探究任务,让他们展开课堂实践。也可以针对一些极具有探究意味的知识内容,施展“先学后教”模式,让学生先合作探究,后总结学习,强化他们的意识和理念。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确定自身在化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他们能够针对化学学科知识产生更多的思考与感悟,最终提升自己的探究与创新意识,有利于实现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实验活动4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时,这就是一个实验活动内容,所以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展开合作实践。基于此,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在整个知识内容学习中的目标,是要充分了解化学沉淀法的原理,使得他们能够利用这一原理对粗盐进行提纯实践,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过滤操作技能。

四、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立足于核心素养所展开的化学教学,应该有效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要借助生活化的课堂,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有效迁移与运用,消除他们畏惧心理,让他们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激发。因为化学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是十分普遍的,所以教师就应该借助这一理念,让学生认清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尝试以生活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去学习并体悟知识,形成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理应改革,而改革不可盲目,学校与教师要协同分析当下问题,再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对应策略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教师需要站在引导者的角度上进行教学,并且积极引入信息技术,扩充课时资源,同时,关注学生差异,遵从差异化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可有条不紊地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惠文.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4):27.

[2]陈文.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以“碱金属”为例[J].教育界,2020(6):15-16.

[3]郑璇玲.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探析[J].速读(中旬),2019(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