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何建军

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一中学,52500

摘要: 高中化学科目是文化课程的重要内容,其知识体系具有抽象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并理解化学内容。本文我们就探究了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希望能够推动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01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化学课程来说,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助于提升学生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的综合能力,借助自主学习意识的启发与引导,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热情。由此可见,无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还是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高效课堂的构建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良性发展都大有助益。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问题情境创设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要想将其灵活运用到化学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就要结合每节课具体授课内容,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或者适合研讨的问题主题,以达到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其学习效率的根本目的。例如,在讲解“铁及其化合物”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提问引入课题:“金属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并猜想一下它们的获取方法?”这一部分的问题导入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铁物理性质的掌握情况,学生可以答出其硬度较高、采用冶炼等方式制成等。然后,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化学性质的考查与了解上,以铁为例,引导学生观察铁与非金属的反应、与盐酸的反应、与盐溶液的反应等,总结得出:铁在化学反应中既可以生成二价铁离子,也可以生成三价铁离子。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有何区别?如何用实验加以鉴别?”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实验探究,并得出实验结论,进而反思得出:当二价铁离子转化为三价铁离子时,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促成这一反应的发生;而当三价铁离子转化为二价铁离子时,化合价降低,则需要加入还原剂,促成这一反应的发生。创设问题情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心。通过实验探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等也得到有效提升。

二、灵活运用微课,打造高效课堂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课堂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这也为现代化教学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有效掌握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更好地构建化学高效课堂。微课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教学手段,微课通常以视频的形式出现,视频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高中化学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应用微课教学,通过微课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在课堂探索中的目标感。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分享空间,在遇到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微课进行自主探究,有效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钠”这部分知识时,教师需要利用微课来展开教学指导,将钠的反应实验制作成微课视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来了解实验现象,并分析总结出其中蕴含的化学概念,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总结归纳能力。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积极应用现代技术与学生在课下沟通,这也有效丰富了师生之间的沟通途径,并且能够针对有问题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由于部分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开展实际操作难以保障实验过程的安全性,而微课教学此时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既能够使学生完全了解实验的整个流程,又可以避免实验操作带来的危险。学生针对细节部分展开细微的观察与分析,强化了对整个实验过程的理解,增加了在化学课程中的收获。

三、展开实验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高中化学是一门探究性非常强的学习科目,再加上整个知识体系较强的抽象性,为化学课程的教学增加了难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化学科目的学习难度,化学教师必须挖掘相关资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从实验操作中验证抽象的理论知识,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构建高效化学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对“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这部分知识展开探究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开展分组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来达到“粗盐提纯”的目标,全面了解制盐的过程与步骤。实验小组的人数以 4~6 人为宜,小组内部的成员分工必须明确,在互相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离子检验及除杂方法”进行讨论和总结,不仅指导学生高效完成实验学习任务,还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化学微观反应的变化和原理,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符合新课标的教学改革要求,能够进一步推动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结合生活元素,构建高效课堂

化学学科很多内容都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但一些基础性的学习内容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这也是基于自然与生活总结而来的化学知识本质。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生活化的化学元素,将化学知识作为材料融入课堂教学,并且这些生活化的元素要贴合学生的认知基础,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效拉近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化学的实用价值。例如,在学习“氮及其化合物”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氮元素的两种重要作用作为教学切入点,指导学生探究氮在生活当中的常见应用。如氮是人体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元素,在人体当中的血红蛋白中就含有氮元素;除了与我们生命体征具有密切关联以外,氮在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相关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氮也是农作物生产的必备元素。在帮助学生基本了解氮的属性之后,教师再逐渐引入含氮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谈一谈氮氧化合物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一些污染等。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氮的化学特征,进一步强化生活与化学课程的联系,这不仅能有效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高效课堂对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优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借助导学案的优化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生活元素的引入,实现新旧知识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以所学知识为基础,加强进一步的知识拓展与迁移,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夯实理论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明莉.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策略[J].求知导刊,2020(6):53-54.

[2]范傲.关于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高中数理化,202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