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培中,要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各种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进而让其能在后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现更深入的理解生物知识,并能够发挥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作用,更有效的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在新课改对高中生物学科的教育要求中,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目标,并对其基本内涵进行了解释,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通过增加核心素养的基础理解,进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一、生命观念的培养策略
生命观念的形成,是通过观察到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释后的抽象,属于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其非常有助于人们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在具体的生物学科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生物学中概念性的基础知识,可以更利于其形成生命观念,需要形成的观念主要包括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还要能够让学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和理解生命现象。例如,在《线粒体与叶绿体》这部分内容教学中,主要是渗透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等,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列表或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对基础的生物学概念进行学习记忆,并有针对性、重点突出的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分析,分析中可采用问题引导的形式,比如,可引导学生逐步分析为什么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要增大膜面积,这两部分怎样履行“能量转换器”的功能,探索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进化起源。
二、理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理性思维是在一定的思维方向以及充分的思维依据下,可以对相关现象及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类比等一系列逻辑推理思维活动的有效开展,这其中形成的思维主要包括归纳与概括思维、模型和建模思维、批判性思维、演绎和推理思维等,运用这些思维能够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理性思维的形成在学生后续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充分提高这方面的认识,了解在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上,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并且永远牢记生物教材及已经研究过的知识,要能够通过相关生物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素养。在《有氧呼吸》这一部分内容教学中,可利用图形分析法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进行培养。例如,在有氧呼吸能量转换图谱的学习和题型运用中,如果只是让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记图方式,学生只会产生机械麻木的心理,只有让学生理解该图各过程中知识点的实质和过程基本原理,才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记忆,教师在这一教学中要结合图形进行每一过程的详细分析,除了进行模型图的分析外,还要结合实物图,这样可以更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三、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科学探究能力有效培养下,学生可以更自主的发现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在面对生物学现象后,能在提出问题与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开展、分析和得出结论等过程下,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这也是科学研究中必备的基本素养,除此之外,在合作探究下,还可提高其团队组织、交流互动及创新等方面能力的激发。在这方面能力的具体培养中,首先教师应设计科学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引导,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去探索具体的生物现象;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的内容设计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及其它媒体途径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探究的机会,还可利用插图、阅读材料、旁栏小资料及思考题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应为学生打造全套的实验探究平台,并通过边演示边讲解实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开展,还可锻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让其进行实验的合作探究;此外,在日常课程理论学习和实验过程中,还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对生活知识进行联想,并在生活中主动的进行各种知识的探索。
四、社会责任的培养策略
生物学科是一门涉及比较广的学科,与社会生活中各种不同领域都息息相关,且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生物学科中的社会责任素养培养来说,要让学生能够通过生物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实现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讨论中,还要做到主动宣传生命、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辨别社会生活中的不规范和不科学行为,并做到对他人及时进行制止。例如,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部分教学中,可在发展史的讲解中 ,介绍一些国内外优秀的科学家,并重点介绍他们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比如,可通过袁隆平研究出杂交水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介绍,在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培养其努力学习、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等方面的社会责任感。
五、结束语
总之,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领域重要的课程之一,是基础素质教学中必修的科目,在具体的核心素养体现上,具有自然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方面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具有很多生物学科背景下的本质特征,在学科核心素养上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因此,在高中教学中,生物教师要肩负起教育责任,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并通过增强教学研究,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使核心素养能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中得到有效渗透,进而让学生得到有效的教育培养。
参考文献
[1]张颖.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方法分析[J].赤子,2019,(18):102.
[2]安玉红.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J].新智慧,2019,(7):126.
[3]余翠俊. 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4]邓昌.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J].探索科学,2019,(4):263.
作者信息:吴正准,男(1987.1-),汉族,浙江温州人,本科
研究方向: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