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痛经与中医体质相关性分析

季正勇

重庆市九龙坡区含谷镇卫生院,401329

摘要: 目的: 分析痛经患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8例就诊痛经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并根据患者体质类型、痛经程度等方面制作调查表,数据结果采用 SPSS 23.0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结果中痛经患者中医体质分为6个方面,其中气郁质、痰湿质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较多,气郁质患者42例(32.81%)、痰湿质38例(29.69%);患者痛经程度受情志因素、体质有关,根据SDS、SAS评分显示患者不同程度疼痛感无差异(P>0.05),其中体质中气郁质及痰湿质人数较多,但患者受气郁、痰湿症状时,情绪波动较大,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与中医体质之间关系较为密切,值得临床不断研究,可作为临床参考,为痛经治疗上提供医学依据。
关键词: 痛经患者;中医体质;相关性
DOI:10.12721/ccn.2024.15711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28例就诊痛经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年龄20~25岁,平均年龄(18.9±5.5)岁;初潮年龄10~16岁,平均年龄为(10.2±4.1)岁,初次痛经年龄12~18岁,平均年龄为(10.2±5.5)岁,月经量中等人数为116例(90.63%),正常红色人数为78例(60.94%);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痛经诊断标准及痛经症状;(2)患者病理资料完整;(3)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并配合此次试验。

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及语言障碍患者;(2)患者肾脏功能受损;(3)不愿接受治疗及回访,患者不遵医嘱,并中途退出实验。

1.2方法

经现场调查并发放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128份,收回有效问卷128分,回收率为100%;自制痛经调查表以中医理论设计痛经特点、适宜测评及保留二分类变量,内容详细覆盖痛经症状。将疼痛程度分为4级,主要为可忍耐、坐立不安、卧床休息及痛到昏倒四个等级。

1.3统计学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后,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利用描述性统计,计数资料应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c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痛经患者疼痛程度因素

2.1.1情志因素

痛经患者疼痛程度与患者情志因素有关,SDS、SAS评分显示患者不同程度疼痛感无差异(P>0.05)。

表1痛经患者疼痛程度与情志因素的结果

11.png

患者受气郁、痰湿症状时,SDS、SAS评分较高,与其他症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痛经患者疼痛程度与体质因素的结果

12.png

3讨论

人的体质易受到遗传和后天因素的双重影响,具有多变性及稳定性,通过习惯调节可预防和治疗痛经患者临床症状,痛经患者除小腹疼痛外,患者还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及头晕等症状,患者面色呈苍白,且四肢发冷,出现冷汗淋漓、乳房触痛情况,对女性生活及健康无疑是影响的。西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组痛经类型,前者为功能性痛经,与生殖器官无关,而后者为患者生殖器官病变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腺肌及慢性盆腔炎等病变有关。痛经在中医学中属于“痛经腹痛”范畴。痛经最早的记载中指出因淤血梗阻,出现腹胀腹痛情况;痛经病变位置在子宫,并常见于青春时期。中医学不断研究中医体质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论治是中医疾病诊疗的关键,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疾病诊疗上不可缺少的治疗方式,其诊疗准确性及价值较高,为痛经患者治疗提供了一定参考资料。为了初步探索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特点,不同体质类型痛经患者及其疼痛程度与多种因素之间有关,本文通过分析痛经与中医体质相关性,其结果较为明显,痛经患者体质分布类型较多,主要为气郁质、痰湿质两种类型,痛经患者疼痛程度因素中包括体质与情志因素,其情志因素中疼痛程度的SDS、SAS评分无差异(P>0.05),体质因素疼痛程度的SDS、SAS评分中气郁质、痰湿质患者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抑体质的人性格忧郁脆弱,睡眠质量差,湿热体质的女性多表现为四肢沉重、痤疮、食欲不振、舌苔黄腻及阴道分泌物增多等情况,与患者暴饮暴食、吃辣、烟酒习惯、长时间吹空调、熬夜有关。女性肝功能具有疏通、畅通、宣泄的功能,加上女性本身敏感,受生活琐碎,极易出现烦躁、过度思考、过于悲伤及情绪失常的情况,虽然不能成为疾病,但不注意调理情绪,放任情绪,极易影响肝功能正常使用,久则导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最终导致女性出现痛经情况。因此应总结女性身体特征及疾病类型,因此,针对不同体质的痛经患者应积极加强预防和护理措施,从生活习惯、情志因素及饮食搭配上进行全面调理,达到调节患者体质的效果,进一步改善痛经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