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刘露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034000

摘要: 新课改提出后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强调了高中生物教学落实开展需要以生物核心素养作为主导,在进行生物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力,让学生借助生物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所以教师必须根据新的教学任务调整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DOI:10.12721/ccn.2021.15700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所具备的适应未来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对高中生物而言,核心素养包含了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需要培养学生形成生命价值观念、理性的思维态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担当意识。通过培养学生生物核心最终实现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成长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素质人才。

一、构建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课堂的必要性

传统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老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老师通常采用满堂灌的形式进行知识讲解,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技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持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课堂教学效率低而且质量差,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因此构建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是现阶段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代高中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核心,为学生构建出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从而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的协同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在生物课堂中注重培养生命观念,构建高效课堂

生命观是生物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这个观念要求学生在学习生物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要掌握生物生命活动规律还有生长繁殖相关的知识,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得到一种情感的升华,能对生命由衷的珍惜和敬畏。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关于细胞增殖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初步了解了自然界中大部分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但这些生物体如何长大呢?而这些细胞又对我们生物体有哪些作用?这就需要依靠我们学习的细胞增殖进行解答。通过教师的导入加上学生对之前学习知识的回顾展开对于生命体生长的问题,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的认识到了生命生长需要借助细胞增殖,进而培养学生生命观。基础的知识讲解完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去自己思考对于本节课的认识,在发表观点中逐渐帮助学生树立起一种对于生命敬畏的情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学科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观。

(二)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构建高效课堂

高中生物本身是一门理科学科,其中也有很多逻辑性和抽象性很强的内容,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能够避免单纯的知识的死记硬背,而要侧重让学生理解。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章节知识进行梳理,为学生创造探究问题的情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这样的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才能够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关于酶这一内容时,其中涉及到了一个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探究影响酶作用发挥的因素。教师在落实这节课的教学时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为学生呈现一条带有污渍的毛巾,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洗涤这条毛巾使用洗衣粉时用温水好还是冷说好,学生这时会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结论,即使用温水效果更好。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那是否温度可以持续升高呢?还有哪些条件可以影响酶的活性呢?然后为学生准备实验的器材,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最终的结论,通过学生的实验和讨论,自己在实验的过程中提出质疑,在设计中找出最优解决的办法,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教师收集整理学生的观点,即生存策略,可归纳为:A.先后吃掉 鸡和玉米;B.将玉米分两份,一份自己吃,一份养鸡,以 鸡下的蛋为食物,最后吃鸡。投影两条策略,让学生加 以选择,教师统计各自主张的人数,要求代表发言阐述 选择策略A或B的理由,但显然由于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有限,不能拿出足够的证据来使对方信服。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物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分析两条食物链的不同之处在于,A策略中玉米的 全部能量直接流向人,而B策略中玉米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人,另一部分先流向鸡再流向人。究竟玉米和鸡的能量怎样流动才能使人获得最多的能量呢?

(三)在生物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

生物学科的知识和生活本身就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人类作为地球的一员,应该认识到自己和自然的关系,所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也是生物核心素养中重要的内容。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关于人类对于地球环境影响的内容时,里面会涉及到臭氧层减少、温室效应、物种灭绝等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搜集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和新闻资料,然后在课上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进而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通过思考这些威胁到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而这个过程中逐渐的树立起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生物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关于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培养策略,还需要教师不断的去研究,结合研究的成果来进行探究,真正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来培养学习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提升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的同时,有效的达到生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荣荣.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研究[C].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七).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福建省商贸协会,2020:146-149.

[2]吴春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79.

[3]霍淑琰.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0(08):95-96.

[4]李秀云.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