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化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意义
互联网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互联网+”时代,个体之间通过网络形成了新的“聚合”,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平台,拥有相同志趣的个体在线上聚集,并进行交流和分享。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寻找“同类”。“互联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在“互联网+”时代的变体,是新型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根据这一背景,我们可以对“互联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做如下定义:“互联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指以共同愿景和价值观为纽带,利用互联网相互合作与协作,满足成员的社会、专业和个人需求,促进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这一定义表明“互联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具有如下内涵:
(一)以共同愿景和价值观为纽带。“共同体是许多人基于自然意志而聚合在一起形成的集合体,他们分享彼此的观念与理想。”“互联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不是个人意志或强权政治的产物,而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人怀着个人理想集聚在一起的团体,情感、价值和信念是其建构的基础。团队的共同愿景是建立共同体的基石,共同价值观是共同体运行的保障[1]。作为一个组织,“互联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多个个体以一种不固定的方式聚合在一起,其实质就是初中化学教师作为主导人员进行对话、探讨、合作,其目的在于促进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利用互联网相互合作与协作。“互联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强调个体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变革,在教育领域,教育改革也逐渐与信息技术实现融合,呈现出数字化、信息化趋势。
二、区域化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策略
(一)创造合作氛围融洽的学习氛围
对共同体成员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感情支撑。因此,教师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更加容易融入整个团体,对共同体产生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对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有着促进作用。
(二)优化区域整体设计,建构师生共长育人模式
为了深化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实现多学科知识深度融合,打破学科壁垒问题,团队注重前瞻性和辐射性,形成从团队到全校、从一校到他校、从学校到区域的蝴蝶效应。初中化学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多通道学习、多元化互动,“生活”课堂、“学科+”课堂、“文化”课堂等开展项目化学习,引导和带动各区域学校和教师开展学科教学、学科育人、综合育人的深度探索,推进教学与教育方式的变革,正成为新时代教师,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多通道学习团队每周开展一次任务式学习,全面提升初中化学教师的理论素养[2]。两周进行一次广博式学习,骨干教师示范谈学习心得,利用新媒体开辟区域交流平台,使团队教师进行互动式的学习,多渠道多方式的接受学习信息,帮助区域联动学校教师快速成长。每月进行一次交流式学习,顶层设计,全面统筹,组织多项专题研讨活动。请特级教师引领、组织多项专题研讨活动,安排初中化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所有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团队更加重视课程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提倡不同学科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整合学科知识、实际生活以及学生个人经验深度融合。
(三)构建协同联动平台,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通过搭建区域联动学校之间的平台,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为老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学习、交流平台。打破团队建设跨区协同发展的壁垒,努力创设优良的“育师”生态环境,组织骨干教师整理、开发“微课”同步资源,发布在互动学习网站平台,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资源。同时,采用“雪球式”技能提升路径,搭建多渠道育师平台,依托项目建设和协同发展,组建密切合作的研修共同体,打造学习型团队,共享育人成效,通过“专家指导平台”推进团队建设、“城乡联动平台”助力教师成长、“跟岗学习平台”优化师资队伍,打造一个具备较高的教科研素养,将研究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方式,善于研究学生、研究学科,在研究中更加热爱教育,在研究中走进学生,在研究中落实师德育人、学科育人和综合育人的跨区域的初中化学教师学习共同体,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比如分层式培训,对于不同需求的教师开展不同的活动。针对科研方面,可以为教师们邀请科研专家进行讲座;教学技能方面,可以开展点评课的活动或者案例教学;理论知识方面,可以开展读书分享会等等。除此之外,共同体可以借助互联网,开展类似“微课制作”、“腾讯课堂的使用”等专题的教学。与此同时,一些共同体活动也可以借助网络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如远程研修,为外出教研不便的教师提供便利。不同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会极大的提高教师们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3]。促进教师之间的便捷交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最优化,共同体根据各学校教师实际情况建立多个交流平台,如区域初中教学网站、QQ交流群、微信交流群、名师博客、名师微博,开放数字图书馆等信息渠道,为教师创建资源共享区,从而实现最新教育信息人人第一时间知晓、优质教育资源人人第一时间共享。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中学化学区域学习共同体,首先注重教师个人发展需求,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学习主题,以“自助餐”的形式供教师选择学习,内容更加具体化,系统化。其次,学习方式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建立开放数字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最后,完善管理部门和人员分配,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主题分设各个部门,确定管理职务,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案和活动计划。
参考文献:
[1]顾小清.构建网上区域性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J].教育技术.2020(6):61-63.
[2]厄内斯特·波伊尔.王晓平等译.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6).
[3]彼得·圣吉.张成林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实践[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