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有效性策略分析

毛华俊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阿郎太保希望小学,云南楚雄,651302

摘要: “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要求学生能够在更加愉悦、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本文对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深入研讨,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DOI:10.12721/ccn.2022.15709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释放社会活力、改善教育模式以及促使教育回归本质都有积极意义,同时也给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在实施“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着眼于数学作业的精心设计、合理调整,更要立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指导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全面调整,以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减负,课堂教学效率有待提升

在“双减”教育背景下,要想实现数学教学的减负增效,教师需要全面减轻学生的数学课业负担、学习压力,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去探索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但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过度关注减负的效果,不仅无法展示出“双减”政策的优势,还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教学结果。课堂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要由课下的“题海”、课后的课外班辅导回归到学校学习中,那么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从“双减”政策落实来看,其落实的关键在学校,而重点在教师,难点在课堂。

(二)增效不明显,课堂教学效率有待进步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工作中,存在增效不明显的情况,根本无法展示出“双减”政策的作用。首先,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学形式、教学方案的优化不够明显,依然是采用数学教材知识单向讲解、灌输的形式,学生处于被动探索、运用数学知识的状态中,缺乏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学生缺乏表达自己数学学习困惑、观点的机会,无法锻炼学生的知识探讨能力,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有待完善,数学教学成效不够明显。除此之外,在数学教育工作中,无法把数学教材知识和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数学教育形式、氛围较为单一,无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有效性策略

(一)关注学生需求,提升教学针对性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从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较重或者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原因进行分析,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数学教学难以达到学生的现实需求有关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背离”。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需求了解不够,从而影响了教学实效。总之,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关注学生需求,同时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

(二)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

“双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不下降,就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施效果,为“双减”政策的有效推进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和谐统一最终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特别强调要设计形式多样的启发式教学,从而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据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多采用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非常受欢迎的新的教学方法,它是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特点,通过给学生创设内容丰富、形象直观的多样化情境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收获知识,提升认知。

例如,在教学“分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过生日分蛋糕的情境出发进行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迅速融入其中。当然,教师创设情境的方法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表演情境、生活情境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内驱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灵活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多样、形象、直观呈现学习内容的优势丰富教学形式,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课内学习需求。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差异适当地开展合作学习,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纳入课堂学习中,促使学生在合作与竞争的良性氛围中扎实掌握所学知识以及学习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要想从课堂教学的角度为“双减”政策做好准备,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主要因为学生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学习的求知欲才会更加强烈,上课的注意力才会更加集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首先,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用个人魅力来提升数学学科魅力。其次,要重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也要重视“情感因素”对于学生的影响,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要多关注学生,及时地赞扬和鼓励学生,培养他们学习知识的自信心

(四)优化作业设计,力争减负增效

“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摒弃“题海”战术,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也就是在缩短作业时间的基础上要把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内容全面融入作业中,实现学生知识、能力、认知的全面提升。同时,教师也要坚持“数学学习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有收获”的目标,重视学生作业的分层、分类,把书面作业、实践作业结合起来,让学生高效地做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结论

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此次挑战巧妙化为机遇,实现教学创新和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重点突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要积极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指导性作用,营造积极、愉悦、阳光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内化。

参考文献:

[1]代爱霞.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22):17-18.

[2]许明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