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刘学军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第二实验中学,467100

摘要: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中学生的要求,学生需要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来理解生物知识。可以说,中学生现阶段面临着对学习的改革,这就要求中学课堂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创造一种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初中生物;核心素养;重要概念
DOI:10.12721/ccn.2021.157103
基金资助:平顶山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YKT2021068
文章地址:

前言

现阶段,中学课堂教学的目标是逐步从教授生物理论转向提高学生对生物的理解。生物学大纲于2009年开始编辑,2012年正式出版,主题为“突出重要概念”。 因此,在修订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围绕中学生物学的关键概念展开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初中生物教学的核心素养  

毫无疑问,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最重视的话题,也成为深化国家课程改革的动力。据此,教师认为,对初中生的教学是一种定向的方向。作为核心素养的后续,生物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核心理解(当然也是理解核心素养)的一种方式,就是,生物体的生命是如何运作的,生命为什么在这种状态下运行等。这是知识的综合表达,是知识生物核心的态度,并从生命的物理基础到生物结构、繁殖、以及动植物的发展,也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分析,核心生物学概念奠定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础,而经历形成生物学知识和认识生物学思想的过程就是生物学核心素养,它是培养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具体生物知识的构建,理解生物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稳态与平衡的关系等一般科学概念。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初中生物教育超越了简单的生物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超越了简单的评价和评价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生物了解生命的奥秘。能够探索在神秘的生命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为学生对生物学甚至科学的兴趣打下基础。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可以用生命和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就认为他们具有优秀的生物素养。

二、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的生活理解  

(一)从生物与生活的关系来看,教学从一个人生视角来了解初中生物。 还可以找到发展核心素养的新想法。可以说初中生物是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我们拥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从绿色植物的生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人体新陈代谢到生物遗传。简单的生物教育研究,可以建立生物与生命的关系。例如,让学生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带种子,自己设计和观察种子的实验。这种基于生活的自主体验往往是生物知识形成的便捷方式,而这种学习过程将知识牢牢扎根于生活,内化在学生的生物素养中。

(二)重要生物学概念的科学意义。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对基本现象和生命客观规律的解释,它们可以凝聚生物学的核心知识,在生物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生物学的重要概念是丰富而相关的。概念和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相互联系和组合形成一个生物学系统。       在生物学的学习结构体系中,生物学事实是知识结构的基础,是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基础。生物学理论的过程本质上是掌握生物学重要概念的过程,因为生物学的重要概念与生物学事实相比具有更强的普遍性。  

三、初中生物教学围绕重要概念  

(一)在生活中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在初中生物课中,重要概念的教学要遵循直觉原则,连接学生的日常生活,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而生物的理论和概念是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找到相关的比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教师在课外收集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直观事实进行教学。例如,如果老师讲授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的课程知识点时,在开始课堂教学之前,给学生布置观察周围食物链的准备任务,并在第二天向他们询问。这时课堂上有的学生说:“蛇吃老鼠,老鹰吃蛇”,有的同学说:“父母种米给我们吃”。通过观察生活,使初中生物课上的课变得更有效率了。在教授生物学关键概念之前,初中生物教师需要整合直观的教育资源或连接学生的日常生活来支持生物学的关键概念。生物教师不仅要建立直观事实与生物概念的关系,还要通过抽象概括这些直观事实,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重要概念,我们需要能够为学生构建科学。生物知识的理论框架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初中生物教师需要通过设置不同的教育情境,从三个维度阐释生物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

(二)教学活动中加强对概念的认识

对生物学关键概念的理解应基于学生在实际教育活动中观察、整合和分析的能力。初中生思维方式可以逐渐去除小学生教育阶段的形象思维方式,理解特定的抽象理论。初中生的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教育阶段。初中生在学习生物的重要概念时,老师只是简单的讲解,这种现象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需要深刻理解生物现象的理论意义和客观原因。初中生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特点,合理设计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概念意识。比如在教授“条件反射跟神经元的关系”相关知识时,引入了“传球”的课堂游戏活动,把常规的“球”换成了“笔袋”,鼓声停了下来。拿到笔袋的同学需要回答老师随机提出的生物问题。当然,玩游戏并不是老师的主要目的。而是在比赛结束后,老师问学生:“你们现在比赛中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大部分同学都说没什么感觉,所以老师又继续问。有没有出现“紧张、出汗、心跳加快、舌干”的感觉,学生对此现象表示认同。老师向学生解释,这种感觉是一种条件反射。之后才开始在教室里教书。为中学生设计教学活动,要求学生从自己的实际认知能力出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概念生物在活动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高中生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通过实验加强对概念本质的认识  

生物实验是进行生物教育的重要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概念的本质。生物学实验是学生理解生物学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含义的重要途径。在实验过程中,要消除实验视角,把实验过程看作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之间的纽带。在实验过程中教授重要概念来设计实验活动。例如,老师在进行“观察植物表皮细胞和动物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对细胞的介绍很到位,但没有包括动植物细胞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而实验是鼓励学生总结两个不同点和连接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结构的重要概念。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适当解释细胞分裂的概念,根据学生已有的实验结果适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生物实验教学法可以通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实验的本质,打造生物学领域的理论体系。  

结语

总之,从初中生物学习的教育内容来看,知识体系充分整合和连接,更注重实验现象与书本理论的结合,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强弱有硬性要求。因此,为加强生物学系统理论体系的构建,有必要根据生物学重要概念开展教育活动,加深学生对重要概念含义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蔡炫斌. 利用“活动单”促进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 吴 迪.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策略及课例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4.  

[3] 陈国梁. 探析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策略[J]. 基础教育参考,2013,1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