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初中生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对学生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初中化学教学还存在教学材料有限、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考虑到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可将化学知识进行生活化转变,以便于学生轻松地学习和理解化学内容。
一、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生活化教学可使学生轻松掌握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丰富其生活阅历,便于其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通过生活化素材和例子的应用,可丰富化学教学内容,提升化学教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其化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还可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其自主思考与问题探索欲望,培养其科研精神,促进其发展。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课前预习紧密联系生活化学
作为在初三新接触的一门学科,比较陌生而且学习时间也短,因此课前预习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化学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课前的有效预习能让学生在教师讲新课前,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知识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知识的难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也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大大节约了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探究问题。所以课前预习的设计一定是要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简单有趣的问题入手,激起学生的预习兴趣。例如,化学课开始之前,可以设置这些问题让学生去预习:家里用的食盐和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打开雪碧、啤酒时冒出来的气体是什么?薯片包装袋内充入的是什么气体,为何要充入该气体?又如在上氧气的性质课前,布置学生了解:鱼虾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为什么蜡烛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变质主要和空气中的哪种物质有关?医院用来抢救重危病人用的气体是什么?再如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就可以预先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哪些地方能看到生锈的铁制品,铁锈是什么颜色的,用手触摸一下看看铁锈的材质,疏松或坚硬?在测定溶液酸碱性时,可以让学生品尝糖水、盐水、柠檬汁的味道并用pH试纸测定的酸碱性。这些都是比较贴近学生生活,能在生活中找到或者通过一些调查能知道的知识,学生在做这些课前预习时不会觉得这是作业而很有压力感到不耐烦,反而会感到很好玩很有趣很特别,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持续到接下来的课堂学习。
(二)采用多种生活化教学素材
教学期间,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化学实验器材的依赖,多运用生活化实验道具,使学生观察到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引发主动思考及探索。对此,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积极收集生活化教学素材,合理设计生活化实验流程,不断创新实验方法和生活化道具,以此为学生提供多种生活化实验途径,提升其化学学习乐趣,培养其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可利用生活化教学素材向学生讲解化学内容,展示相应的生活化实验,并鼓励学生提出自身想法和建议,引导其正确设计、开展生活化实验,以提升其实验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促进其化学水平的提升。
(三)开展生活化实验
实验活动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理论知识验证和讲解均需通过实验完成,这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思维困境,尝试将实验活动、实验设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验期间,教师应尽可能使用学生常见的物品替代实验室专业仪器设备,以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把化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例如,在讲解溶解度时,教师可事先准备好食盐或蔗糖等材料,将其放入水中,之后让学生观察物质溶解过程,并提问:为何有的饮料口味较重,有的饮料口味清淡?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及探索欲望,使其认识到每种物质都有属于自身的溶解度。对于一些无法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教师可让学生在家中使用触手可及的材料进行试验,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课后进行知识巩固
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课后的知识巩固的形式不能是单纯的比较枯燥的理论性概念,不能是只为了考试而做题,而应该和学生的生活贴近,将作业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五)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对应的场景构建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知识探索的欲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便于其对相关化学问题的解决。初中化学内容大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密切联系,而通过生活情境创设,可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化学知识,加深其学习体验,丰富其生活、学习。教师应深入学习新课程教学要求,分析初中生身心发展需求和学习水平,将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联系,设计生活化问题,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看法,创建生活化教学环境,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相关知识。例如,教师可通过学生都非常喜欢喝的碳酸饮料,引导其思考、分析碳酸饮料生成气泡的原因,并展示碳酸饮料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碳酸饮料制作过程,使其感受化学的神奇和魅力,提升其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化学教学生活化符合新课改要求,有助于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开展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期间,应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收集各种生活化素材,进行生活化试验,以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妙华.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考试周刊,2020(91):151-152.
[2]蔡艺.中学化学教学生活化与学科平衡深度融合的研究[J].读与写(教师),20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