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郭彩利

​临县高级高中

摘要: 对学生进行有效辅导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使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果,教师要在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教材资源进行教学,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高效率的生物教学。基于此,本文将着重探讨新课程教学理念,以进一步推动生物教学改革,并着重探讨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10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生物教育以新课程为导向,更加注重教育效果。其重点在于通过有效的课堂介绍、高效的教学程序、教育性反思和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而在非传统教育观念指导下的生物教学,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有利于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浅析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1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在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完全占据课堂。因此,高中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态度越来越消极。一些学生甚至把在生物课堂上的时间用于偷懒,去做别的事。这一问题的出现充分说明了目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缺陷,需要及时加以纠正。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的情况。假如生物教师不能激发学生上生物课的热情,而要让学生们在乏味的课堂上学习,那么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态度就会更加消极。另一方面,学生对生物课堂教学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佳,生物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生物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并未发生很大变化,缺乏引入创新因素。没有通过不断地积累知识,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生物知识。这样,学生就没有机会主动地学习,生物教育就没有任何意义。在生物学习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教师只是阶段性的教授生物课本知识,对生物知识的探索全部覆盖,学生体验不到生物知识的探索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整个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就不容乐观【1】

1.2生物教师的教育目标是成绩,教育的指向性有所偏离

由于高中生即将面对高考,生物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生物测验的内容上。学生只要专注于这些生物知识,就能帮助提高考试分数。教师对于与之无关联的内容进行了概括。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清楚地了解生物测验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它关系到学生单方学习生物知识。生物教师若以这种应付考试的目的来从事日常教学工作,学生则很难通过生物课堂教学来提升生物素养,而仅以成绩为目的来完成教学,无法对未来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实际作用。当前新课改对高中生物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许多高中生物教师意识到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其实,传统的高中生物教育理念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学生的需要。假如生物教师提倡在日常生物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教学策略,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意识到有必要改变指导方针。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生物测验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2.互动式教学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讨论式、谘询式等课堂教学方法更具代表性,更符合当前教育的需要。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们会共同讨论、参与课堂教学。这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有力支撑条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有效地改善教学方法,要以传统、高层次和现代教学法为基础,结合各种教学法,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达到最大效率,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综合教育环境等因素。常规高中生物教育基本都是以一种模式来教学,但是在当前新的教学理念下,传统的低效教育逐渐提升,通过引导深度思考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等课堂形式,逐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教授分子细胞学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教师与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教师要提前做好本章内容,明确“单元整合”、“多元重点”等知识点,进入课堂讲授阶段后,教师提出要注意的知识点,配合教师讲授,让学生阐述自己对生物学的理解,根据所学观点,对错误阐述进行的修改和提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积极参与,较以往的讲授方法更为有效。这类讲授方式很明显,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2】

2.1重点关注实验模式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新课程教育理念突出了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普通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已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除了少数的实验设备外,学生们也很少有机会自行做实验。因此,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益,就不能进一步提高。一般说来,高中生物知识比较复杂。运用实验辅助教学,可直观地展示生物教学的知识点。通过生物实验操作的形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举例来说,为了实现高中生物教育的有效目标,教师提出了一个情景:“曼德尔-豌豆交配试验”,以解决一个生物问题。试验时间设置为10-15分钟,豌豆存在“自己种传粉”的问题。“什么是它的自主传粉?”教师设置了一个基于学生分数和能力标准的分组,并共同探讨实验指导。不同研究组成员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同特点。采用协作学习和共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调查,并将获得的结果进行记录。这样,整个实验步骤的设置就会更全面、更细致,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2充分利用生物学史和教学材料,充分利用生活资源

高效教育还体现在对生活资源的充分利用,用于提高教育成效的有限资源。高效高中生物教育系统复杂,学生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运用生物学史与辅助教材,建立趣味性课堂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最先进的教学工具,来制作教授生物科学历史的软件。它和补充性的教材知识有很大的关系,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古怪思想,探索经验。比如,通过对达尔文自然淘汰理论的阐释模式,让学生了解达尔文的生平,密切结合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揭示原始物种的生殖、遗传、变异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原始物种与生活。使学生带着逻辑思维进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独立思考。

3.重构师生关系,拉近教师与学生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引导与接受的关系。要改善生物教育的成效,就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重建师生关系,教师要以情感沟通与学生进行互动。这一点,既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教师可以选择更为合适的教学方式,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师生积极互动,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生物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

3.1改进教学评估

在高中生物教育中推进全面发展,是提高中生物教育有效性的保障。不断改进教育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涉及到评价客体扩展、形式灵活、内容统一的三个方面。唯有这样,评价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应尊重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在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成就感,不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3】

结语

高中生物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的重要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生物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育方式,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育评估的优势,在提高教育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旭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思考[J].才智,2019(06):3.

[2]骞瑞.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43.

[3]张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新丝路(下旬),2016(1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