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中生物课堂协同学习的探索

邵灵

宁波市姜山中学,浙江省宁波市,315000

摘要: 众所周知,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和关注。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应用到高中生物课堂协同学习中,能够更好的促进高中学生的德育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基于此,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开展了高中生物课堂协同学习的探索研究,对于提升课堂效率、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该视角下,培养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1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积极心理学是针对传统心理学发展起来的,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业内研究人员尤其是教育界的重视。作为心理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积极心理学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为目标,通过科学的方法提升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幸福感的提升。积极心理学提出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学者预测积极心理学有望成为心理学理论新的增长点[1]。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积极心理学在构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多采用实验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针对积极的情绪和体验、人格特质以及组织系统等开展研究。众所周知,人类的情绪是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严重者还会给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加强高中生情绪管理,尤其是积极情绪的培养和塑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引入积极心理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开展了高中生物课堂协同学习的探索,旨在更好的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以及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

1. 高中生物教学融入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

充分发挥高中学生的积极情绪效用,并将其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助于促进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增加生物学习学习动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以及学习效率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充分发挥积极情绪作用,有助于促进高中生的身体健康。与其他心理学研究内容相比,积极心理学更注重主观幸福感的提升,鼓励人们从积极的理念出发,将自身的实际状况与理想生活相互融合,采用鼓励的方式提升人们的内在潜力,在此基础上获取最大程度的幸福体验。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有助于高中生乐观性格的养成。具有乐观性格的人认为美好的事物是永久普遍的;但是对于持有悲观性格的人来说刚好相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引入积极心理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乐观的性格,促进高中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具有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够促进身体机能发育,进而促进高中生的身体健康。

其次,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能够提升高中生的课堂学习动力。有学者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学习动力与其是否具有乐观情绪具有正相关的关系[2]。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够激发高中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法,不断提升学习效果;与之相对应的是如果具有消极性格将会对会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的作用,注重高中生积极情绪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上增强其自主学习的动力。

第三,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能够提升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对自身的能力水平进行预估评判,这种结果会对后续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判断结果正确时,自我效能感能够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提升人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高中生生物课堂教学中,并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的引导作用,提升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解决学习问题,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2.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中生物课堂协同学习的策略

所谓的协同学习也称为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有研究成果表明,与单独学习相比,协同学习方式能够更好的提升学习效果和质量。协同学习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融入到教学之中,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首先,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创建积极的自我。在协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具有较佳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采用图像、视频、游戏等多种方式,创设积极的课堂引领文化[3]。比如在神经调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学生抓住落下的笔等实验,测试学生的反应速度,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生物教学具有生活化、实践创造性、趣味性、思考性等特点,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这些特点,创设良好的生物学习环境。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通过生物课堂学习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突出实践性特点,避免简单的理论灌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整合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激发学生探究生命的热情。在课程内容、方法设计注重提升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突破理论教学的束缚,提升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达到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

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人体原始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进而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提升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因此教师可以联系教学实际创设小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认知的内驱力。比如在开展伴性遗传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医生和患者,对患有红绿色色盲的丈夫和色觉正常的妻子进行遗传咨询。这种让学生情景化协同学习的方式,有效地激发了高中生的学习探究欲,并认识到生物科学在实际中的价值,激发起学生追求自我的需求。可以看出,梳理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情境,积极倡导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探究不仅仅包括生物实验,也包括理论学习和知识应用的探究。此外,教师也可以设置难度适中的过程性目标,提升学生生物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设置难度适宜的过程性目标,有效激发高中生的深层性动机,进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在开展噬菌体侵染细菌等教学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讨论以下问题,比如对艾弗里实验的质疑、实验的改进方法等等。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并循序渐进地解决一个个小问题,能够抒发成功的喜悦,在层层深入的学习中提升了内在驱动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第三,构建积极的师生关系,注重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强化教师的榜样作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榜样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积极的情绪,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高中生学习能力较强,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积极的引导方式,最大程度上避免消极的讲话风格。为进一步做好示范作用,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认真学习积极心理学内容,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利用积极的情绪导向解决实际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在实际课堂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思考学生的内心需求,在这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生物作为一门必修课,在教学中很容易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与老师作对的现象。如果教师一味的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对抗情绪。为了有效应对高中生的逆反行为,要结合学生的内心需求,用包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逆反心理,采用诱导的教育方式,积极的应对并引导学生合理的表达需求,进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有自卑感较强的学生,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在教学中给予充分的信任,激发其内在驱动力。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关爱,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其学习动机。

第四,在团队中学习自我评价,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协同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优势。通过自我认识,提升自信心,同时也要认识到别人的优势,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互补合作。在此基础上构建团建友善、分工合作的积极人际关系,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共同实现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全面的评价自己,有助于学生发挥自主性,增强自控力。在课堂协同学习的基础上,注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这就需要学校重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开展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和谐的文化氛围,为学生正面积极情绪的培养创造优越的环境。

3.结束语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创建积极的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构建积极的师生关系,注重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强化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团队中学习自我评价,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唐冬. 新课改视角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探究[J]. 南北桥, 2020, 000(007):143.

[2] 林荔. 让生物课堂激起思维的涟漪———例析高中生物课堂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16):0079-0079.

[3] 永娜 石. 立德树人视域下基础教育学科育人的策略——以高中生物学为例[J]. 教育研究, 2020,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