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生物信息化教学探究

徐晓玲

四川省汶川中学校,623000

摘要: 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广泛,可以教会学生许多生物相关的知识。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育也逐步渗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作为初中生物教师也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将信息技术和生物教学深度融合,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从而构建出高效的信息化生物课堂,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 初中生物;信息化;教学策略;现状
DOI:10.12721/ccn.2021.15702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中,能够打破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给教师提供更加广阔的教学路径,同时还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和效果。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当今中学生信息化素养现状

学生沉迷于快餐式的信息获取,花大量的时间刷抖音、玩吃鸡游戏,人生观被网络上良莠不齐的所谓红人带跑偏,以为网络直播、电竞游戏可以成为人生成功的捷径,对单调的学习生活产生排斥、厌恶的心理。信息渠道越多,获取信息的方式就越简单粗暴,越倾向不良信息的获取。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网络的便利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低头族,越来越多的手机依赖症,这些缺乏信息素养的行为,正在不断压榨着学生们学习生活的时间。信息意识不强烈,利用网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没有形成常态化,比较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指令才能利用网络寻找相关资源。信息能力仅局限在Word、Excel、PowerPoint等简易信息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收集,对于资料分析的处理、筛选和整合的能力有所欠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信息互通存在障碍,缺乏自控能力,不能有效控制使用网络的时间,本来是在查阅资料的却跑到网上冲浪,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优势

(一)将知识点具象化

初中生物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晦涩难懂,借助课本上静态的图画和苍白的文字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就可以通过视频、动态、声音等形式来呈现知识,让知识的呈现更加立体,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和生动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

(二)增强学生体验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缺乏良好的体验感。而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加生动、逼真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快速带人到课堂学习中,并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这对学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的调动非常有帮助。结合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带领学生进入自然界来学习生物体相关的知识,并促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

(三)构建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种课堂形式,其是指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来开展教学,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分析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帮助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实际学情,从而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来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另外,智慧课堂还能够将教师和家长有效联系在一起,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追踪。

三、初中生物信息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以往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不容乐观,除了是由于师生对生物学科不够重视之外,还和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有关。而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物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预习,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生活》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设计预习导学案,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来制作预习微课,在微课中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主要的内容,设计预习任务,通过预习任务来引导学生有效预习,完成预习任务。例如教师可以在微课中让学生通过学习把握细胞含有的物质、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具有怎样的作用等,通过这些任务来引导学生的预习方向,促使学生高效预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缺乏学习生物的驱动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需要采用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和动静结合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展示生动的视频和动画,给学生营造视听一体化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走神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回。比如在学习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导入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动态视频,通过动态视频来直观呈现细胞的结构,让学生细致观察,把握细胞的结构。总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插入各种视频、动画和图片,丰富知识呈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

初中生物学科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涉及到宏观世界的生物,还涉及到微观世界的病毒和细菌等,学生要学习各种动物的生理过程和植物的形态构造等,其中一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难度大,容易混淆,不容易掌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演示相关的教学内容,将知识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学习难度。比如在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呈现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流程和废物的形成、排出,教师可以制作 FLASH 动画视频,让整个物质运输和废物形成、排出的过程动态化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确保学生能够理清相关的物质传输的过程,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四)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打造翻转课堂

信息化教学平台不仅可以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还可以及时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作业完成情况,能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知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与其他科目相比,生物知识更贴近生活,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让学生对课本内容展开自主探索,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还可以及时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生上传各种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相应的小组划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集思广益,探讨和解决问题,为每个学生制定明确的任务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化教学为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初中生物知识较为冗杂,单靠教师的课上教学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生物知识点,许多教学内容还要靠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记忆。单纯进行线上教学也不利于教师对课堂进度的把握,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分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记忆,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能使学生将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节省教师的课上时间,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通过信息技术来构建智慧课堂,设计预习微课来指引学生有效预习,课堂上也可以多形式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降低学习难度,将抽象的生物现象和生命规律直观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同凯. 初中生物信息化教学创新策略实践探究[J]. 中小学电教:下, 2020(5):7-8.

[2]张伯林. 初中生物信息化教学分析[J]. 散文百家, 2019(7).

[3]何晗.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研究[J]. 才智, 2020(05):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