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夏鹏飞

大连市世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省大连,116000

摘要: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施工技术要求高,需要着重加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在建筑行业由粗放式向精细化发展的背景下,要促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水平的提高,应围绕关键施工节点及技术应用进行探究。本文结合相关实例,就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要点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施工人员及技术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DOI:10.12721/ccn.2023.15775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房屋建筑的建设也在不断加速,所以不能忽视其建设的质量。在当今的建筑行业中,混凝土依然是建筑领域的核心材料,大部分现代建筑的主体结构均通过混凝土材料完成。一旦混凝土材料自身存有质量问题,将导致建筑之中产生大量安全隐患,这将对建筑的建设者以及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必须加强对混凝土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确保混凝土建筑材料质量能够满足要求。混凝土材料就是多种材料进行混合加工处理制成,其中包括沙子、石子、水泥和水等材料混合搅拌而成,这些建筑材料的质量,混合的比例,以及室外温度湿度等因素都有可能会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因此,要精确把握各方面因素,避免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发生。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主要施工技术

1.1混凝土配比技术

混凝土性能表现与混凝土组成部分的配比相关,如水泥、水、粗细集料、外加剂等,这些混凝土原料所占据的比重称为配合比。在具体配比设计中,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际,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加以确定,然后借助详细计算,得出混凝土最佳配比。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混凝土施工经济性,在配比设计及计算中选取具备性价比的参数。具体而言,水泥材料在水化热反应下能够释放大量热量,可能使混凝土因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裂缝。在选用水泥材料时应首选低热水泥,提高水泥的稳定性,在水泥材料入场前后进行性能测试。在粗细骨料材料选择上,细骨料以中粗砂为主,以降低水泥用量,粗骨料选用连续级配及矿石,需要对粒径大小进行严格控制。骨料的物理性能及化学性能应稳定,同时具备较高强度。在外加剂的选用上,可以采用粉煤灰,对混凝土干缩性及脆性加以改善,同时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反应程度,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1.2搅拌技术

确定好配合比之后开始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施工。施工人员首先应注意各个材料的投入顺序,一般投入顺序是石子、水泥、砂、水。如需加外加剂时,应将每一次搅拌需要的用量提前准备好,并与集料一同加入,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其次,应注意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一般不能低于1min,以各个材料能够充分搅拌均匀为准。第三,为保证搅拌完成的混凝土符合相关要求,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抽样检验,各项指标合格之后才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1.3浇筑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对其模板工程及配筋率进行检查,确认达到了混凝土的施工标准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作业。首先,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保证其连续性,严格的控制混凝土浇筑间隔间隔的时长,并对施工环境的温度变化情况进行监控,使混凝土浇筑温度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其次,在建筑工程中通常是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在此过程中应保证下一层的混凝土浇筑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这使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保持整体性,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通过控制浇筑时间的方式防止混凝土结构在凝结后出现分层的问题。最后,对混凝土的泵送速度进行控制,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保证浆液的匀速、连贯,防止在浆液泵送过程中混凝土出现离析的问题,并保证混凝土的垂落度。

1.4混凝土的振捣

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之后,在此期间,施工人员需要保证浇筑的混凝土是均匀分布在结构之中,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质量。然后,施工人员才可进行振捣工作,振捣工作主要是减少混凝土中存在的缝隙,良好的振捣工作能够降低缝隙出现的概率,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一些不稳定因素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对工程实行振捣期间,需要施工人员与相关的设备相互配合,这样才能确保振捣工作顺利实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振捣是一项工作量大,而且需要以相关设备为主、施工人员为辅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问题

2.1漏筋

建筑建设阶段也比较常见漏筋问题,因为混凝土结构主要包括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有效搭配混凝土和钢筋,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强度,此外发挥出混凝土的黏结作用,可以使工程施工质量因此提高。在工程建设阶段,出现钢筋外露问题,混凝土结构的完整度将会因此被破坏,引发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要保障选择的混凝土具备合适的黏度,充分融合混凝土和钢筋材料,避免出现漏筋问题。如果选择的混凝土缺乏黏度,不利于有效覆盖混凝土,将会引发漏筋问题。

2.2麻面问题

在建筑施工期间,混凝土未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浇筑养护会导致麻面问题的出现,对于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建筑混凝土结构中出现大量的麻面将会导致建筑表面平整度降低,也会导致裂痕问题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对于建筑外观以及结构性能产生严重影响,如果麻面大量出现在建筑的主体部分,甚至会影响建筑的载荷承受强度,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能。为此,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出现麻面问题,确保建设整体的美观性以及结构稳固性满足用户需求,避免影响企业发展和用户安全。

2.3裂缝问题

裂缝问题的出现频率同样较高,比较常见的为温度裂缝,裂缝现象一旦出现,不仅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构成威胁,同时也会缩减其使用寿命,造成极大的财力损失。出现温度裂缝的主要因素包括浇注速度过快、配比不均以及振捣不实等等,通常是由多种因素来共同造成,因此在解决上也颇有难度。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优化措施建议

3.1构筑设立系统完备机制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及其质量控制初始预期理想目标的稳健达成,有赖于人财物等多维度资源的统筹配合及协同一致,由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具有很强的专业复合性,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多类型资源调度融洽的实际难度,为此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构筑设立起相对比较系统完备的整体机制体系,通过这种方式从源头上保证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及其质量控制有章可循及有法可依。具体来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现场管理涉及到多个上下游单位,不同上下游单位承担着各不相同的职能定位模块,这其中总包单位肩负着不可替代的牵头组织作用,其需要在安全质量监督管理上发挥出应有的统筹引导作用,着力于用好用实绩效考核这个先进成熟管理技术手段措施,进而逐步实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及其质量控制的高质高效。

3.2做好工程全过程管控

在进行建筑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加强管控以规避各类突发的问题事件。比如,施工期间发现设计要求无法在现场实现、材料供应无法满足正常施工需求、设备故障导致施工中断等问题。管理人员需要对各类问题做好提前的预想工作,确保在问题发生后可以及时进行规划调整,避免对施工进度或工程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在监督管控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安排人员对材料用量、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并通过专业设备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避免出现无法验收通过的情况,确保建筑工程建设工作可以平稳有序完成。

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是建筑物的骨骼,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举足轻重。混凝土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也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应该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不断提升混凝土施工的工艺和技术,为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徐胡佩,罗淳,熊强,冉裕成.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控制[J].砖瓦,2021(01):147-148.

[2]苏俊钢.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J].砖瓦,2021(01):177-178.

[3]黄俊杰.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优势与质量控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2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