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分析

和学英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福慧学校,674199

摘要: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学科,倘若教师应用传统教学理念,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轨,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化学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还可以有效激发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其主动进行探索和学习,并取得好的成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积极引入生活化教学资源,并引导初中生主动联系生活,探索化学知识,这样才会进一步提高生活化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应用实践;分析
DOI:10.12721/ccn.2022.15729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留心的话,我们能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很多生活现象与化工物品的制作与使用方式都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可以说化学是支撑现代生活的基础。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学习化学的诀窍,学习化学的时候死记硬背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等知识,学习化学让他们感到异常痛苦,学生缺少学习化学的兴趣,甚至于害怕上化学课,这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有很大关系,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将生活与化学联系起来,并用生活对化学知识点进行解释,通过这种方式让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都变得更简单而有乐趣。

一、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施原则

(一)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原则

教学实践中要贯彻“从生活走向化学”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开始引导学生逐渐深化认识,使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用初中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为其揭示化学世界的奥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探究自然与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整个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中,兼顾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

(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

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他们对化学现象产生明确的印象,并积累了一定量的感性认识和数据,之后发现有待探索的问题,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立足生活提问引导学生积极互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初中生理解化学理论知识,还要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价值有更全面的了解,这样才会使初中生良好掌握化学知识。所以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有效引导初中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会有效引导其探索化学知识,提高学习质量和化学认知。

如“燃料的利用与开发”一课,在讲解化石燃料的分类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对三大化石燃料加以介绍,使初中生对“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的知识形成认知,然后再提问:“生活中可以用到三大化石燃料之处有哪些呢?”可以有效带动初中生互动,让其将化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此后,教师再讲解煤燃烧、放出热量及其化学反应等知识,这会使初中生充分理解和记忆。又如,在讲解“石墨、金刚石、C60”的知识时,在引入课程时先与初中生互动:“同学们喜欢钻石吗?钻石还有一个化学名称,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就会使初中生产生浓厚兴趣。此时,教师再引入金刚石的介绍,就会快速拉近初中生与化学课程之间的距离。在讲解金刚石的性质后,教师再引导初中生思考:“生活中除了可以用金刚石制作首饰外,还可以用其制作什么呢?”就会有效让其联想到玻璃刀,并对化学知识形成更深刻的认知。通过引导初中生积极联系生活,不仅可以让其与教师互动,有效调动其学习热情,还可以让初中生对有关的化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二)以生活为切入点开展实验教学

众所周知,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教材编排的很多知识都是从实验探究中进行学习与理解的,也需要实验加以验证才能让学生从生活认知角度掌握这部分知识。所以教师除了教授化学实验理论知识外,还要让其参与实验学习以对化学知识充分消化吸收,提高其学习深度,让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这样才会使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如“水的净化”一课,教师可以先引导初中生思考:“当我们打开自来水时,经常会发现水的颜色会变白,不久后白色就会消失,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有初中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入净化水的知识,播放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流程图,使其对净化水形成认知。接着,教师再拿出一杯比较浑浊的水,让初中生思考:“如何才能净化这样的水呢?”让初中生三人一组带着问题结合教材展开知识探究。然后,教师再将空的矿泉水瓶、活性炭、小卵石、纱布等材料及一杯浑浊的水分到每个小组,让其应用自主学习的化学知识制作简易的净水器,对浑浊的水进行净化。在开展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初中生在小组内先探讨如何应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并预测实验结果,再让其进入实验中。并且,在其成功净化浑浊水后,教师再指导初中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实验中还有哪些操作可以加以优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初中生不仅会熟知净化水的知识,还会进一步提高探究和实验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喜欢上化学,进而主动学习和探索,初中生的化学知识水平也会明显提高。

(三)讨论生活案例拓展教学深度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落实,对课堂效率、教学深度更加重视,教师要注重应用有效方法拓展教学深度,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吸收知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契合双减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减轻学生课后学业压力,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理论知识后,通过引入生活案例让初中生探讨的方式,引导其深度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不仅可以有效拓展教学深度,还可以让初中生对生活中的现象更加了解,并让其积累更多生活经验。另外,教师也可以先引入生活现象,比如大部分学生都在生活中见过一些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生活实例,引导初中生从生活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理和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先帮助学生初步认知知识后,再让其深入学习和探索,这样开展教学才会让教学深度得到良好挖掘与拓展,促使学生深度探索知识本质,激起学生探究欲望,从而在自主探究兴趣下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燃烧的条件”一课,引入课程时,教师可以提问:“当油锅中的油着火时,要应用什么方法熄灭呢?”让初中生先与同学讨论再回答。当初中生回答用“水”时,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生活中用水浇着火油锅后,油锅火势更加凶猛的视频,就会使初中生产生强烈的质疑。接着,教师再同时点燃两根蜡烛,并用烧杯将其中一根蜡烛扣在其中,让初中生观察蜡烛熄灭的现象。此时,教师让初中生思考:“为何在烧杯中的蜡烛会熄灭呢?如何才可以将油锅中的火快速熄灭呢?”然后,再让初中生以小组方式讨论这一问题。初中生通过合作探讨,就会了解燃烧需要氧气的条件。与此同时,初中生也会对油锅着火要阻断空气的方法充分理解。或者,教师也可以先对燃烧的条件加以讲解,再引入生活中油锅起火的案例,让初中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也会使初中生对其中的原理深刻理解,并由此增加生活经验。通过引入生活案例,不仅能够达到拓展教学深度的教学目的,还会让初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促使其化学成绩不断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理念是当前最为流行的教学理念之一,该理念引领下的生活化教学符合人类的基本认知规律,能够将学生的生活常识与教学内容建立联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科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学习专业性较强且知识抽象难理解,为此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通过使用生活化教学用具、带领学生做生活化实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探究意识与探究兴趣,提高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化学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范志敏.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中国高新区,2018(8):90.

[2]金晓琴.论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7(3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