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很多知识点与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等密切相关,且其中蕴含很多与健康知识相关的内容,这就给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等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高中生物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身体健康意识的素质,并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选择科学的策略,将教学与身体健康意识培养紧密结合。
1.培养学生身体健康意识的重要性
1.1.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下,我国社会发展的速度快,需要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高中生是未来各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储备,且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个人习惯、认知状态、个人意识等都会给其未来的成长、发展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在高中阶段,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意识十分必要,这样可以让高中生主动关注个人健康状况,改变生活习惯,自觉加强身体锻炼。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高中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才能保证充沛的体能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有了身体健康意识,学生才会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让自己得到健康发展,更有资本迎接社会发展浪潮的挑战。
1.2.符合学生的自身需要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高考仍然是选拔优质人才的主要方式,只要高考制度仍然存在,高中学生就无法摆脱应试教育带来的相关影响。为了在高考中获得更高的成绩,高中学生的升学压力很大,每天的课程安排十分紧凑,学生的作业和各科习题很多。可以说,高中学生除了睡觉和吃饭,其它的时间基本都要用于学习。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下,很多学生的身体状况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高三的学生,很容易出现身体不适、精神状态下降等情况,这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如果高中生具备身体健康意识,就会有意识地加强锻炼、调整作息习惯等,让生活变得更为健康,以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为依托,让学习更为高效。
2.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身体健康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2.1.未能给予重视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会将教学的侧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考试分数的提高方面,且教师需要面对升学率、家长等多重压力,在实际教学当中,提高成绩成为了重心。虽然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很多知识点与学生身体健康意识的培养存在紧密联系,但是很多教师未能给予应有的关注,也没有认识到这一内容的重要价值,一味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身体健康意识的培养。
2.2.未能结合教学践行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个人身心不断发展的具体过程。一般来讲,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带领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观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巩固和检查等。高中生物学与学生的个人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无论是课程的理念还是教学内容,都与学生身体健康意识的培养存在直接联系。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所涵盖的生命知识与生命观念,对学生的保障身体健康行为的实施具有指导意义,可以说,高中生物学教学直接培养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意识。但是,在高考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在面对与身体健康相关的内容时,很多教师也只是进行单一、刻板的讲解,未能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教学过程与身体健康意识分割。
2.3.方式较为单一、落后
一些高中生物学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身体健康意识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选择的方式十分单一和落后。很多生物学科教师在身体健康意识的培养中,单纯选择知识点灌输的“填鸭式”方法进行教学,这会导致学生的兴趣无法得到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未能得到尊重,学生对于身体健康意识的培养兴趣不足,导致教师的教学质量无法达到预期。这样一来,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身体健康意识的目标就无法得到实现。
3.高中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身体健康意识的策略
3.1.转变观念、提高重视程度
对于高中生物学教学而言,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需要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且对学生以及教学过程进行调试,才能实现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意识,高中生物学科教师需要转变个人观念,不断提高重视程度。高中生物学科教师需要认识到生物学教学中的很多知识点对培养学生身体健康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还要认识到,学生身体健康与学业有成是一样重要的,不要单纯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给予关心。高中生物学科教师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把握身体健康意识的内涵和重要性,并且认识到其与生物学知识点的联系,从而提高个人认识水平,为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3.2.重视生物学科教材内容
高中生物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也是研究人体生命与生命规律的学科。在生物教材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等,蕴含很多与身体健康相关的知识点。因此,对于学生身体健康意识的培养,高中生物教材就是最好的教学素材。高中生物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身体健康意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挖掘教材内容。
某高中生物学教师在人教版生物教材《从生物圈到细胞》的内容讲解中,针对问题探讨栏目中“SARS患者肺部X光片弥漫性阴影”的内容进行分析。该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会先向学生讲解一些与SARS相关的常识,介绍SARS存在的危害、患者的主要症状、疾病的传播方式等,并且将预防SARS的方法详细告诉学生。该教师会为学生系统性地介绍预防措施,比如少参加聚集性活动,确保所处环境空气流通,学会切断传播途径,保持良好的个人健康习惯,不随地吐痰,也不要在别人面前打喷嚏或者咳嗽等。此外,学生还需要保持稳定的情绪,每日饮食均衡,避免身体过于疲劳,做好保暖,保持充足的睡眠等,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SARS很有效果。学生在学习这些相关内容后,意识到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做法,那么,学生的身体健康意识便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提高。
3.3.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
针对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身体健康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教师不断结合新课标提出的要求、理念等开展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的新课标当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主要宗旨,而在学生核心素养当中,生命观念是重要内容。在生命观念当中,要求高中学生在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明确理解物质与能力观、稳态与平衡观、结构与功能观等。而这些,都与身体健康意识的培养息息相关。
某高中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结构与功能观,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意识,在人教版生物教材《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内容讲解当中,会先为学生展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图片,之后结合模型图,为学生讲解细胞膜的自身结构,并且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具体功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该教师以人体的皮肤组织为例子,让学生想象一个生活化情境,当人们在公共厕所的时候,环境中有很多威胁人类健康的细菌,那么人体的皮肤组织是如何避免细菌危害人类健康的。这样一来,该教师就可以点出皮肤对于人体的保护作用,并且让学生了解到每天生活中会接触到大量的细菌,帮助学生培养讲卫生的健康意识。该教师在选择这种教学方式之后,可以让教学内容更为贴近学生的个人生活,让教学变得生活化。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贴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更为熟悉,激发学生的个人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身体健康意识。
4.结语
高中生物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需要认识到身体健康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且对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之后,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入手,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不断为学生渗透身体健康相关的内容,实现学生身体健康意识的合理形成,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这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朱玲玲.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细胞”知识点的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142.
[2]林廷丹,余大秋.浅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意识[J].求知导刊,2019(41):14-15.
[3王勇.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原则及策略[J].名师在线,2019(20):41-42.
[4]赵云帆.高中生物学习中渗透医学健康常识[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