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生生物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李化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二中学,233500

摘要: 在教育改革工作实行中,各学科教学 模式受到冲击,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观念,都不再适用,在这一背景下,教学改革工作必须要尽快落实。在此环境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将考试知识点讲解放在首位,在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中投入的精力较少,进而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面对这样的情况,高中生物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工作中,就应立足于新课改,在教学中反思,总结,提取传统教学精华,去除教学糟粕,以此来开展高效生物课堂。
关键词: 高中;生物;阅读能力
DOI:10.12721/ccn.2021.15702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众多学科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生物教师必须做好教学转变,采用新教学方法,开展新课堂。然而阅读能力涵盖甚广,例如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阅读理解重在获取信息,语言表达则重在输出思想。这两项能力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人才的选拔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以高考真题为背景,解读高考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充分发挥高考的导向作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准确地指导学生提升阅读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阅读能力

1.阅读能力简述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能力包括多方面的能力,可概括为“认读感知能力”“推理解释能力”“评价鉴赏能力”“质疑探究能力”“拓展应用能力”等五项能力,具体涵盖了对语言的“积累应用、整体感知、提取信息、概括、表达运用、分析、理解、形成解释、做出评价、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应用”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2.阅读能力与《评价体系》的内在联系

以“一核、四层、四翼”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考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之一。其中“四层”之一的“关键能力”包括三大关键能力群: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思维认知能力群。各关键能力群都与阅读能力有一定的联系。

3.高考生物对阅读能力的要求

语言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和载体。尽管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但仍然不可避免地要应用语言进行表达。而高考生物直接考查了“ 提取信息、概括、表达运用、分析、理解、形成解释、做出评价、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应用”等能力,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同时不难看出,这些阅读能力都是以“积累应用、整体感知”能力为基础,而这两项能力又可以简单理解为对文字、词汇、语法的积累应用和对句型、段落等的整体感知。虽然生物学并没有直接把“积累应用、整体感知”能力作为考试的要点,但却对此有较高的要求。体现为关键能力群中对各项关键能力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二、生物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阅读能力的核心可概括为两点:一是能读懂,二是能表达清楚。阅读能力重在读,能读懂、会模仿,也就会表达。因为归根结底人类的学习终究还是逃不出“模仿”和“创新”这两点。读懂的前提便是“字、词、句”的积累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而这些又都是通过大量阅读积累起来的。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生物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编制针对性预习单,指导学生课前阅读教科书

文字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科书呈现知识的主要方式,是学生阅读、学习的载体。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学习效率,应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及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针对性地编制预习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与要求,同时阅读量要适当,防止学生因无法完成阅读内容,而失去预习的兴趣。

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节教学时,布置学生根据下列预习单课前阅读教科书: 首先,阅读书本,说出ATP的作用,以及ATP这三个字母分别代表什么? 其次,复习核酸的4种基本组成单位,画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分子的结构简图。最后,分析课本“ATP分子结构图”,说出它与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围绕“ATP的分子结构”这一学习重点创设难度递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阅读、思考及解决问题。

2.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1)适当增加课堂阅读时间,激发阅读积极性

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差异性,若预留的课堂阅读时间不足,容易造成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充分理解阅读内容,而丧失学习自信心与阅读积极性。例如:在《细胞的分化》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课件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教师在课前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与细胞分化有关的课件视频,比如小鸡破壳生长,成长为大公鸡的全过程。学生在观看这一动画视频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出细胞分化概念。在学生对细胞分化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癌症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探究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不同之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是作为引导者而存在的,如此一来,课堂教学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既可以高效学习,还可以享受学习的乐趣,一-举两得。

(2)巧设问题情境,提升阅读速度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可见,情境创设对于学生学习生物学具有重要作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进行阅读,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升阅读速度与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例如人教版“体液免疫过程”这一部分有260个文字,若创设“体液免疫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这样笼统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易造成学生为了寻找关键信息而反复阅读,耗费不必要的时间与精力。若创设系列小而具体的问题情境:哪些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它们的作用是什么?这些细胞之间有何关系?如此系列的、层层递进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帮助学生快速而精确地获取有效信息,提升阅读速度。

(3)图文信息转化,提升阅读能力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信息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常常感到文字很笼统与抽象,无法深刻地理解概念内涵。直观形象的图示法可以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与条理化,便于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促进学生建立、理解生物学概念。

3.拓展阅读科技论文和科普读物,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立根之本还是阅读。培养阅读能力自然不能舍本求末,还是需要立足于阅读本身。但通常学校教育中,能用来阅读的素材也只有教材和教辅,图书馆里的“古董”几乎都在“乘凉”,对阅读并不能发挥作用。想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阅读能力,仅靠教材和教辅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课外拓展才能打开学生的视野、提高其知识量,前沿的科技论文和科普读物是不错的选择。

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教育环境中,高中生物教师想要突破桎梏,就要从自身入手,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吸收新教育理念,养成新教学思维。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将学生当做学习的傀儡,而是应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学习自由,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另外,教师需要思想与动作同步,在教学中真正地重视实践,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掌握更多理论知识。最后,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放宽思路,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何成芝.浅谈高中生物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探讨[J].新课程(下),2019(04):20.

[2]林光.高中生生物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探讨[J].新课程(下),2019(03):253.

[3]蔡红英.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探微[J].中学教学参考,2018(3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