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化学的学科价值。结合多年的执教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化学教学的确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正是我们开展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基于此,文章就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参考。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意义
(一)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高中生受升学压力的影响,课业任务繁重,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然而,将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降低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难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改善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高中化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如在生活中常见的白色垃圾,其合成与分解就是通过化学方式来进行的,对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将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融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知道化学现象无处不在,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知水平和对化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并通过生活经验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
(二)创新化学教学方式
高中化学中存在较多的重点、难点,往往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导致教师在化学课堂知识讲解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难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导致高中化学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本质上的提升。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对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进行合理创新,将生活元素融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此外,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还有助于拓展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应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为路径,改善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课堂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诠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化学教学服务于学生生活。基于此,化学生活化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作为基础,挖掘化学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元素,通过化学教学趣味性课堂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消除化学学习的畏难情绪。挖掘化学教学生活元素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内容,主动寻找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教师还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拓展化学教学生活素材的获取渠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理解运用知识。
例如,在对人教版“胶体”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可以生活中的豆花、豆浆等豆制品作为教学引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播放黄豆泡豆、磨浆、过滤、煮浆、加入石膏以及最终成型的视频,并在视频末尾设置思考问题:“过滤前后的豆浆有什么区别?它们分属于哪种混合体系?”“为什么豆浆中加入石膏就会变成豆腐?”利用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思考,为胶体性质等知识教学做好铺垫。
(二)创设生活化的趣味情境
毋庸置疑,化学来源于生活,可以说,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的“影子”。在教学实践中,化学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得到的化学,借助生活化情境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进而方便高中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建立直观、形象的印象,从而加深对各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学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投影设备加以演示。在正式上课前,可先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遭受腐蚀的物体图片,如教师可直接拍摄被腐蚀的某工地大门等。学生通过观看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生锈图片,就能了解到,一旦铁长期处在潮湿空气中便会生锈,而铁锈恰又是红棕色的。这既可以帮助学生记录铁锈的色彩,又能更高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牢记有关铁生锈的知识点。学生一旦在头脑中具有这种认知,在今后看到金属遭遇腐蚀而生锈乃至损坏时,便会懂得如何防护,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当然,教师也要引出这些生活现象背后的化学问题:导致金属遭遇腐蚀的因素有哪些,金属腐蚀的类型表现及怎样避免其腐蚀?借助上述一连串问题的引出,学生便能自主思考,进而激发其问题探究意识。
(三)化学实验操作的生活化
在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时,教师要尽力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全过程的生活化,尤其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化师生之间的默契互动。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塑造,以便帮助学生培养善于利用生活实践探寻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时刻留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除此以外,鉴于化学是一门与实验操作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可联系教学内容,设计有关的化学实验,并能在实验设计中渗透生活化元素,使高中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积累兴趣、培养化学思维。
例如,教师可设计吹气生火的实验,需要学生首先称取固定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将其放置在一团松软的棉花里,再依托导管对着棉花吹气,进而使棉花助燃。教师在给学生设计这一实验的过程中,不只要学生学会成功完成实验操作,更要学生会解释其中的化学原理。学生会意识到因人体吹气时呼出了一定的二氧化碳,同过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从而释放出了氧气,再加上空气中的大量热量,当这些热量积累到棉花着火点时就会助燃棉花。可见,化学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自主研讨,不但能使其体会实验中所蕴含的化学原理,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还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体验生活化元素渗透于化学实验操作中所带来的乐趣。
(四)化学实践设计生活化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逐渐意识到化学实践的价值,明确实践教学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理解运用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化学实践设计中融入生活元素,提升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化学漂白粉相关知识时,教师在与当地造纸厂、漂白粉制作工厂沟通以后,可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漂白粉制作流程,了解漂白粉制作工艺,观察漂白粉实际应用。学生在与漂白粉生产制作人员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加深对漂白粉知识的印象,丰富化学学习体验感。由于不同学生化学基础存在显著差异,教师在开展化学实践教学时要做好化学教学内容铺垫,保证学生初步了解实践教学内容,保障生活化化学实践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高中化学需要遵循新课标教学要求,创新传统教学理念,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及化学实验操作的生活化等措施,弥补传统教学缺陷,激发学生的内在探索动力,提升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书林.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J].试题与研究,2021(12).
[2]钱莉华.论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J].天津教育,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