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李荣高

重庆市酉阳县板桥乡中心小学校,409800

摘要: 要想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有效训练,必须注重学生的基本特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探究合适的教育指导方法。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计算速度慢、准确率低等,这些都是影响数学整体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应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发挥好引导作用,利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创建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兴趣,逐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计算习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1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计算能力培养计划,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关键任务。基于此,教师要积极探索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计算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文探讨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优化教学理念,增强学习兴趣培养

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计算水平不高,不但会影响最终结果的对错,还会影响后期的学习,导致学生自信心下降,学习兴趣逐渐丧失。为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改变灌输式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性。教师的指导工作需遵循适当性原则,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以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计算技巧,灵活完成计算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计算兴趣的培养,可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增强学习体验感,从而深入感受和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这样可以弥补学生认知能力差的缺陷。在小学生缺乏认识的情况下,情境教学法能使课堂上的知识更加形象地呈现出来,更加适合其认识水平。在开展情境教学之前,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数学基础水平等,保证教学情境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引入一些生活中具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事物进行举例,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其探究兴趣,帮助学生牢固掌握面积公式、了解计算原理。此外,实物能够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形象表现出来,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可为学生解决图形面积问题提供条件,利于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二、营造良好氛围,融入有效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计算能力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才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能力素养。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深刻融入学习活动中,利于激发计算思维,从而提高计算效率。小学生年纪小,面对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很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如果数学学习氛围良好,那么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也会获得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感受,他们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可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开展有趣的比赛活动。教师可提前准备几道计算题,然后进行计时比赛,看看哪位学生完成得最快、准确率最高,最后对获胜者给予奖励。这种计算训练方式符合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能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实际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团队竞争,在锻炼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竞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如,教师向每个小组分发相同的计算题,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计算能力强的学生挑选较难的题目,而计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计算简单的题目,同时还可以派出一名学生进行检查,从而保证准确率,发挥小组合作价值。此外,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教师可借鉴先进的技术,从而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教学《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关内容时,以往教师常常直接让学生照着课本上图形进行观察,然后讲授相应的理论知识,这样即使学生能够了解知识内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依旧会出现各种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相关知识认识不够深刻,只停留在浅层。基于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3D动画,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组成元素和计算原理直观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其应用能力。

三、拓展延伸数学计算练习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素养,教师应拓展计算练习方式,让学生在多元计算练习模式中进行训练,强化学生综合性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先进的技术和新颖的方法,让学生以新的视角去看待数学计算,从而提高学习灵活性,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和意义。由于数学计算的形式比较抽象,所以比较难理解。对于认知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更难克服计算中的难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规律和心理特点,来适当拓展数学计算训练方法,确保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特征相适应。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虽然不高,但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十分了解,而且对这些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将生活化素材融入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创建出一个生活环境。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还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计算知识,增强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情境:一个小学生和他的母亲一起到超市购物,随后他的母亲拿了一盒牛奶,标签上写着2元,接着他又拿了一根火腿肠,标签上写着1元,当他的母亲到柜台结账的时候,售货员说“一共……元”。在这一场景下,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出这位母亲总共花费了多少。学生可以将计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自己对知识探究的积极性和兴趣,促进自己对问题的独立思考。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计算能力培养工作,提高学生计算素养,是确保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前提条件。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充分挖掘各种有效方法,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教育指导,促进学生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海.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2(17):107.

[2]杨合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考试周刊,2021(97):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