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教学实践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一面深入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要求,夯实理论基础,一面做好总结反思,从实践中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即通过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构建合作学习过程,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小组合作评价等操作积累实践经验,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与完善。
一、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结合化学教学的实践内容和学科特点,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为后续的实践探究和小组合作做好准备。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应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保证合作学习小组分配的合理性,要考虑到组内成员的差异,使各个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实力保持均衡。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选择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保证小组学习活动的平等与公正,让每一名小组成员都参与小组学习,鼓励小组成员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调动小组成员的竞争意识,推动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月考成绩或平时表现等,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活跃程度等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例如,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等进行分析,再根据优势互补原则,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分配与组建,使各个合作学习合作小组之间的实力保持均衡。教师要观察并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要选择具有较强组织能力且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担任学习合作小组组长,由组长为组员分配任务。组长要发挥凝聚组员的作用,在挑选组员、分配组员的过程中,使小组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学生之间虽然年龄相仿,但是却存在个性差异,通过合作学习,他们会相处得越来越融洽。合作学习小组组长为组内成员分配任务,要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推进学生有效学习。
二、重视小组自主学习探究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重视小组自主学习探究,点燃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营造积极、活跃的化学课堂氛围。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反对“填鸭式”教学,倡导自主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是开展化学教学活动的精神指导。因此,教师要将生活和教育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极展开知识探究,突破“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在构建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围绕具体的学习任务,设置难易适中的活动,将学生的合作探究兴趣调动起来,推进课堂教学开展。
以“氧气”一课为例,教师在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要为学生设计实验演示活动,通过知识讲解和实验演示,为学生提供自主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各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分组实验 ,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巡视者,应注意观察学生在自主操作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避免过多干预学生,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辅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为学生答疑解惑,保证学生的安全。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将生活作为最好的教育,而不是将教育看成生活,生活即教育就如同将鸟儿放在森林里一样,而教育即生活则是将鸟儿关在笼子里。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融入社会,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取得进步,要敢于面对困难,不断地探求知识和积累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燃烧”这一化学反应的场景进行探究,实现对课本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并学会运用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能完全退出课堂,而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体现主导性和指导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互相尊重、合作学习的关系,为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目标而共同努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辅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金属性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验证金属的性质,意识到金属的价值。例如,通过对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测试、导电性测试、延展性测试、熔点实验等对铁的性质进行判断和研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过程记录,总结实验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化学实验的重点,让学生想到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和铁的性质等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实践探究。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铁的性质,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相对自由、轻松的化学课堂中,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推进了课堂教学的开展,提升了教学质量。
四、评价和总结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评价和总结是初中化学课堂上的重点环节。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表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打好基础;教师要对不同合作学习小组及其成员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推动学生的发展。
以“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课为例,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对金属防护以及回收废金属等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够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时,要兼顾学生个体和集体,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例如,在搜集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的实践材料时,有些学生想到了生活中的剪刀、钉子、钢丝,提出了铁生锈的现象,并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有些学生考虑到铁生锈的原因是铁接触了水。各个合作学习小组结合学生的猜想和假设,进行了铁生锈的实验,利用试管、铁钉、橡皮塞等对铁钉生锈的条件进行了实验探究;有些学生提出“加入其他试剂”等。在评价与总结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积极的学习态度给予肯定,要挖掘出每名学生的闪光点。
在实验过程中,由一名学生负责记录铁钉的变化,每天按时记录实验数据,教师也要记录学生的不同表现,在评价与总结环节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点评。最后,学生通过比较不同试管中铁钉生锈的情况,得出铁锈蚀的条件,即与水和氧气形成共同作用。部分试剂的使用使铁的锈蚀速度加快,如氯化钠、硫酸等。在观察环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铁生锈的化学式,分析出铁锈的成分。
五、结语
根据初中化学新课标的要求,应当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过去教师“一言堂”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索,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所以,教师要认真地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文慧. 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0):101—102.
[2]刘卫利. 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堂管理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J]. 新课程,2021(23):91—92.
[3]刘秀芬. 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化学兴趣的策略[J]. 中国教师,2018(S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