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信息化视角下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姜福庆

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黑龙江省大庆市,163000

摘要: 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在现阶段随着信息化技术应用功能领域的拓展以及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更需要进行二者融合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提高教学成效。因此文章就围绕初中化学教学探究了信息化技术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信息化;初中化学;提升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05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信息化技术融入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在当下教育教学改革中,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对于信息化教学策略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实现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的目的。因此做好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策略的探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通过信息化的融入,能够更好实现教学重难点的讲解和突破。化学知识中包含了大量抽象内容,比如原子分子、各种微观层面的反应等等,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而通过信息技术就可以直接将这些知识进行可视化的转化,减小学生对于这些重点关键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还可以借助微课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资源。其次,丰富课堂容量,拓展教学资源。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所形成的微课翻转课堂等能够提前进行相关化学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并且还可以借助网络形成共享资源库,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便利,提前帮助学生展开预习或者复习,提高教学成效[1]。最后,实现化学教学的生活化,降低学习难度。初中化学中所讲解的多数知识都属于基本性知识,与日常生活存在密切关联,比如二氧化碳灭火、燃烧反应等等,而通过信息化技术就能够模拟各种化学实验,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场景通过信息技术的形式更加直观直接地展现出来,降低学习难度,并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2信息化视角下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措施

2.1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优化课堂导入教学

新课导入作为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导入的效果之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提升新课导入环节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展开相关课件视频的制作,以此来更好辅助新课导入的开展,以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掌握后续所学知识的概述,并建立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氧气章节的教学时,即便氧气在生活中无所不在,但是学生对此的具体认知极其有限,并且氧气没有味道、没有形状,并不能够产生特殊的感受。但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从氧气的产生、性质演示、用途等多方面生成一系列的视频或者图像资料,这样就可以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对于氧气的初步概念和认知,之后再结合教材内容,从化学层面入手,展开相关知识的引导和探究,提升学生兴趣,为后续教学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2注重情境设计,改善课堂氛围

情景设计作为化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因为化学作为实验性学科,大多数的知识和理论都能够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所以要通过创建相应的情景来更好完成对化学知识的分解、阐述和讲解,以此来降低学习的难度和复杂性。尤其在当下网络教学资源日益丰富,为教学情景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参考,教师能够设计出更具真实性的视频教材[2]。例如在进行金刚石与石墨章节的教学时,就可以围绕拉瓦锡金刚石实验来制作相应的课件,先提出探究问题和任务,以此为驱动来引导学生对整个试验视频课件进行观察,金刚石为什么会消失?石墨和金刚石有什么相同?在此情景下,学生对此就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和探索欲,然后再顺势引入相关化学知识,从化学的层面深入解读这一现象和过程,这样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达成了教学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该教学方法时,必须全面围绕教学内容,并控制适当的时间,避免在该方面投入时间过多而影响整体教学计划的开展。

2.3通过虚拟仿真软件来辅助实验教学

虚拟仿真实验在当下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能够对试验过程和流程进行有效的模拟,使学生不受条件和危险性的限制就可以模拟操作各种化学实验,非常适用于各阶段以及各地区的初中化学教学。在具体应用,既可以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展开化学实验模拟,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展开一定性的拓展演练。教师在课下可以提前登录虚拟仿真软件对需要进行的虚拟实验进行设计、演练、保存,在上课时登录账号应用即可,较为简单便捷,而且易学易操作。应用虚拟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既可以有效解决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也可以拓展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水平的发展[3]。在选择虚拟实验教学时需要客观考虑教学需求,并不能完全替代实际的实验教学,要注重虚实结合,笔者结合实际需求进行了分析。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具备条件的演示实验还是需要实际操作,课标要求的学生实验还是要尽可能组织和开展实际的化学实验,用到虚拟实验室辅助教学的主要有四类实验:需要探究的实验可能需要反复操作或练习的;实验设备不足的;实验时间较长,不利于课堂演示的;实验过程会产生或用到有毒有害物质的。比如一氧化碳还原性的实验,由于实验条件缺乏无法制备一氧化碳气体,不能进行实验演示,且一氧化碳有毒所以可以选择虚拟仿真实验进行演示实验教学;在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这一课题中,利用虚拟仿真实验进行探究和尝试,在学习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的同时理解和掌握制取气体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对制取装置、药品选择形成知识体系,初步建构实验室制气体知识网络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另外化学实验软件还能补充演示实验的视频以及结构化学的内容,比如在学习碳的单质时,可以补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模型等,将原本抽象的内容模型化、可视化。

2.4合理开展微课教学,全力突破教学难点重点

化学知识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有相当一部分知识需要从微观层面入手进行理解,存在抽象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部分学生在初接触阶段,极易出现对化学的陌生感,难以全面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来达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帮助,尤其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更需要加强辅导指导。微课作为当下常用教学方法,其虽然时间较短,但是能够针对每个重点和关键进行更为详细的解说和阐释,以便于学生随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回顾反思[4]。所以在化学教学中需要做好对微课这一教学工具的利用。例如在酸碱反应章节的学习时,就可以针对酸碱中和设计教学课件,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比如碱性药物治疗胃酸、蒸馒头要加入小苏打等等,从生活入手使学生迅速掌握酸碱中和的原理和规律。同时还可以将每个阶段的重点和关键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一个个不同的微课课件,然后学生就可以在课后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每个课件来进行查漏补缺,从而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学作为奠定学生今后化学基础的关键阶段,必须确保教学目标及成效的达成。因此在当下需要全面结合信息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将其与初中化学教学进行全面结合,从课前导入、情景设计、微课、虚拟仿真实验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吴土新.农村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8):31.

[2]赵鹏程.浅析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初中化学教法的调整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1,(04):53-54.

[3]朱夏绯,杨昊语,林妍君,王宇飞.虚拟实验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01):123-124.

[4]刘乾阳.浅谈如何借助微课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20(20):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