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于教学的长期观察,教师很容易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存在偏科的现象,这部分学生很多学科的成绩都很好,但是就有那么一两门甚至一门课中的一部分知识内容成绩很差,所以针对这种问题的出现,教师就无法使用原有的教学方式,无法单纯从学生的个人性格以及相关学习兴趣角度进行解释,原因就是这部分学生本身智力上存在对于这部分知识学习能力的缺失,教师也要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并且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计划的改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教师的授课过程有所收获,分层递进教学的方式更加适合学生不同的认知程度以及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且也更加符合当前时代对于学生的要求,促使学生可以得到全方位发展。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含义
分层递进教学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衍生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初中生学习困难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探索能力进行分析,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由教师开展因材施教活动,这样不仅能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技能、知识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还能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但是在分层递进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充分结合,比如,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分层,形成一种多层次的教学环境,这对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潜能有着重要的帮助。但是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时,相关的教学内容需要依据一定的基础和内容来实施,尤其是初中化学,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复杂性、抽象性的学科,初中生也是第一次接触这门学科,所以有些学生可能接受能力较强,理解起来比较快,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理解得比较慢,因此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对不同知识点进行划分,帮助不同的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而分层递进教学又可以分为分层教学和递进式教学,通过对这两种教学形式概念上的交叉,充分体现出分层递进教学的优势。
二、初中化学分层递进教学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的分层递进教学
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备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充分的备课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并且在备课时以学生的知识技能作为切入点,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取得进步。例如,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主要分为三种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处于第一层次,这一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一定时间里无法接受和理解,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化学教师对教学内容合理分层,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使这部分学生可以理解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对接受能力中等的第二层次的学生,化学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化学学习。对学习能力更强的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说,化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探索、思考、理解等方法和能力,还需要拓展其他的化学知识内容。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的内容时,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分层。首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关的酸碱基础知识,并让他们充分理解和记忆这些基础内容。其次,对第二层次的学生,详细讲解酸性氧化物、碱性化学性质的氧化物等内容,并且要求他们掌握基础化学知识以外的内容。这些内容稍微有一定难度,但是进行充分的思考和理解后也可以让学生习得相关基础知识。最后,第三层次的学生,化学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充分掌握酸和碱的相关知识,像碱的可溶性和不溶性的基础分类,酸和碱的连续性在生产中的情况等相对较难的内容。通过分层递进教学法对教学内容的实施,可以帮助初中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收获,因此需要化学教师合理、规范设计教学内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
(二)学习目标分层递进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帮助每一名学生都能充分学习化学知识,化学教师必须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还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所以说对学习目标的分层递进教学是开展高质量化学教学的基础。比如,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化学教师首先需要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并且要求学生充分了解和记忆基础的化学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化学的基本内容,最终让这部分学生收获学习成果。针对第二层次的学生,化学教师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创新、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帮助这部分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教学素养,这对这部分学生未来的化学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针对第三层次的学生,可以在第一、第二层次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参与化学教学实践活动,加深他们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第三课时“有机合成材料”的内容时,化学教师应先让第一层学生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并且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其次对第二层次接受能力中等的学生,在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物品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成分,并了解这些物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对第三层次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第一、第二层次的基础上,探索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并且引导他们深入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和用途,另外还可以引导这部分学生开展相关的实验。通过对学习目标的分层递进教学,不仅可以照顾部分学困生的学习,还能充分发展学优生的个性。
(三)教学评价分层递进教学
为了帮助初中阶段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化学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构建全面的评价等级制度。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验技能、学习知识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充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化学知识掌握情况,还能根据不同角度进行教学评价。首先,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还应参照分层教学目标,依照学生目前成绩进行评价,不得进行排名次等方法公开比较学生的成绩,因此可利用A+,A,A-,B+,B,等方式代替学生的分数。此外,化学教师还需要开展阶段性评价和随时评价,帮助学生及时了解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其次在教学评价中,不能只进行考试成绩的评价,还需要增加学生平时成绩、课堂表现等方面的评价,这样不仅能体现出教学评价的公平性和客观性,还能展示出化学评价的科学性。
分层递进教学方式是培养社会所需综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它对于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拓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现阶段的初中生在化学学习中所能获取到的学习能力还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位学生在现在的学习基础上加强对化学思维中分析、评价、创造三种关键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打造出一种更加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提升学习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肖玉珠.浅析分层递进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9(53):178.
[2]刘红.初中化学分层递进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8(8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