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信息技术下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郭红

桦南县第一中学,154400

摘要: 互联网+的发展让“微”信息悄然兴起,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信息化也不断升华,使微课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我们的学习方式也确实受到了微课的影响,因此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领域的应用同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本文以高中生物为例,阐述微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微课;高中生物;生物学教学;应用价值
DOI:10.12721/ccn.2022.1570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微课,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材料,它诞生于当前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微课的兴起,是一场非常成功的教学改革,它的重点在“微”字上。它是以教材为基础,通过一些细致的设计处理,针对某些知识点进行创造,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传播,能够以网络为媒介满足教学需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资源,辅助教学,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用于学生新课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生物课的学习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生物课不太被重视,从家长到个别老师都认为是一门“副课”,要想让学生在生物课预习上花较多时间来预习显得不切实际;第二,生物章节内容多,概念多,知识点碎片化,要达到好的预习效果就要耗费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学习时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预习效果就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这种形势与条件下采用微课预习,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也更易被学生接受和欢迎。例如在讲授《免疫调节》新课之前,教师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免疫知识和免疫调节新内容进行结合来分析和制作微课。学生通过微课预习即将学习的课程,提前对教师本节课的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减少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并且在课上能更好地了解老师的教学思路、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在课堂上能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微课预习中疑惑以及不懂的问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二、用于新课导入

课堂导入好,学生兴趣高,课堂效果就好。新课导入对学生来说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会影响学生之后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对教师来说是新知识的开场白,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课堂导入通常以提问导入、现象思考等方式导入,这些传统导入法虽然经典而有效,但被教师反复使用之后,会使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逐渐降低,这样也就达不到课前导入的预期效果。这时如果以一种包含视频、图片、丰富多彩的动画等内容的微课形式导入新课,就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一定会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新体验。例如在学习《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时,我们可以选择播放3-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反应的好奇,也可播放光合作用能量交换的过程动画,让学生更生动地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此时趁学生兴致高涨,迅速引入新课内容的学习,效果将会更好。

三、辅助课堂教学

微课可以起到促进课堂开展的作用,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播放,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调动班级氛围,以更好地开展生物教学。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形成符合本节课教学的学习情境,进而切入本堂课的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微课还可以用于解释一些疑难问题,以动画的形式进行讲解,能够使学生更易突破重难点,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例如,在开展“人类染色体”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分离动画来将学生引入到课堂,通过询问“染色体最终的变化”进一步将课堂带入到教学主题中,进行下一步教学的开展。在面对其中细胞分裂图这一容易混淆的难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细胞的分离视频来直观地展示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些细微变化,对其中的一些重难点进行解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各个时期分裂图像的印象。

四、用于开展复杂实验

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也占有一定的分数比重。因此,对于实验教学,教师不能忽视。但受限于实际,对于一些对环境要求较为苛刻的实验,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够提供相对可靠的实验场所,不能使学生直观地接触到实验器材,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教师的口头讲述不能够让学生真正清楚实验中的一些问题。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教师只能通过对微课视频的讲解来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教师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例如在进行蛋白质、脂肪等变色实验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应的微课视频,和同学们一同观看,并在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讲解,同时也可以找寻实验失败的对照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该实验的特征,以加深学生对于实验的了解。

五、用于课后巩固及拓展

课上学习的新知识,必须要在课后复习巩固、消化吸收,才能达到教学效果;再者,利用微课视频来进行生物课外拓展,也是微课应用的不二选择。再以《免疫调节》为例,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和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被列为知识目标,且内容细碎,易混淆。因此为了达到此节的学习效果,课堂上新知识的学习很重要,课后的复习巩固也很重要。教师可将《免疫调节》的知识点结合自己课堂上的安排进行微课制作,并且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复习巩固。一方面,学生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或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另一方面,学生使用微课复习,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理解免疫调节的组成、作用和调节机制,基本可以把上课遗留的问题解决。还可使用微课拓展疫苗的作用机理,对学生进行生命观念的灌输;也可以拓展科学家的实验研究过程,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灌输。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微课在生物课堂上的应用是能够取得很大的成效的。教师可以通过对微课的灵活运用,辅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进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但微课并不是万能的,教师要根据当前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对微课资源的合理分配,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整体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柏龙,张致军 .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创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2):49.

[2]吴锦锋 .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7(21):277-278.

[3]高悦龙 .网络教学资源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12(1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