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许玲

四川省仪陇县职业高级中学,四川南充,637600

摘要: 基本上所有的教学都是在课堂教学情景模式下展开的,构建教学情景模式,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老师要构建情景模式,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情景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和现实生活更加贴近了,学生们在多彩的教学情景中,更加有效地吸收课堂知识,这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验生活化
DOI:10.12721/ccn.2022.15701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知识讲授过于枯燥的不足,而且还可以使高中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更加透彻,让其学习主动性不断提升。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生活现象、实物等来共同授课,会进一步促进教学的高效开展。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化,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当今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育领域对高中生物课堂创新实验教学给予重视。与传统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式不同,在课堂上创新实验教学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表现的教学要求。在创新生物实验教学中,师生之间建立更加自由平等的关系,有助课堂沟通交流,使得高中生物老师不仅能及时传授理论知识,还能及时解答高中生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二、教学策略

1注重学生生活语言向学科专业术语的转化

生物虽然是一门和现实生活结合相当紧密的学科,但说到底还是一门科学知识,虽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白相关知识,会用生活化的、形象化的语言,通过具体事例对知识进行分析講解,但落到具体的学习中,学生还是需要更正在日常生物知识学习中养成的口语化弊病,学会用生物属术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提升个人的生物素养。

2结合教具联系生活,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生物知识虽然与生活有着莫大的联系,但一些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很微妙。教师直接将其与生活现象结合在一起,并不能使高中生深刻意识到二者之间的联系,并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对于此,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就需要找好生活与生物之间点之间链接点,让高中生可以顺理成章的将生物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才会更灵活去运用知识,并通过生活加深对生物知识的认知程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物知识的内容,恰当应用一些教学用具,作为链接生活与生物知识的媒介,会收获理想的教学引导效果。

3立足于生活中的素材,构建教学情景模式

在研究中发现,教学情景的构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说在学习“无机物”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在上课之前,就准备好了材料,一个大西瓜,然后在讲台上,把西瓜一刀切开,西瓜汁就顺着刀流了下来,再然后就是满桌子的西瓜汁,然后老师又拿来一个生鸡蛋,在鸡蛋上打开一个小口,学生们发现蛋清顺着小口流了出来,这样的情景模式下,学生们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然后老师抛出问题:西瓜和鸡蛋里面都有水分,为什么西瓜和鸡蛋的打破后的情况不一样?学生们知道这里面的原因吗?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顺利地进入到这一课的学习中。再比如在讲解“免疫调节”这一节内容时,在书本中得知,人体是依靠免疫调节来对付病原体和异常细胞的,其中免疫细胞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组成的,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应的案例,比如:人们在感冒的时候,免疫系统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因为感冒是一个常见的病,因此学生会对这一过程有好奇心,然后学生们自主地展开对免疫系统的讨论,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也提升了自身对问题的积极性。

4强化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高中面临着影响人生的最大一次考试,因而教师和学生容易在学习中逐渐偏向只追求知识点的强硬记忆,而忽略了需要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才能让自己的能力更为全面。当学生和教师沉浸在书本中的内容而忽略了和生活的深入结合,那么生物知识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它拥有的生命力,学生学习起来也会觉得枯燥无聊,因为缺乏对生活中生物现象的具体观察,学生辨别不同公式和定义的能力会大打折扣,也不利于学生长期的知识学习。因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做到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并且引导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或者解决遇到的难题,当学生能够应对生活中千奇百怪的现象而不慌乱时,他应对考试中的题目中的内容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5生物实验生活化

生物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理论建立在实验基础上,所以生物要加强实验教学。这里要提到的是,生物实验教学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与观察中掌握生物知识和本质,增强对生物内容的理解,并使其具备科学实验素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生物实验教学局限于课本,缺乏生活化实验,不利于学生生物实验素养发展的问题。

基于此,当前的生物生活化教学要渗透到实验中,依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选择一些充满趣味和知识性的生活化实验,在课堂中进行演示或者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抑或者将其布置为课外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生物知识,培养生物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帮助学生提高生物综合素质。

6游戏的运用

游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课堂更加活跃,学生的求知欲也会更加旺盛,在主动地学习和深入投入中,实现高质量的互动与共同进步。当然,教师选择和设计游戏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生活认知经验,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例如,在“减数分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剪刀、彩纸或橡皮泥,用自己的理解来制作两对同源的染色体,进而模拟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变化过程。再如,在“反射”中,教师也可以用简单的点名游戏来告诉学生什么是“反射”。

结语

综上,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学生对于学科本身的兴趣和素养都有着积极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生物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研究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以期能够为广大一线教师和相关工作者带去一点启发,大家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共同完善。

参考文獻:

[1]欧翠丽.关于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探讨[J].俪人:教师,2019(13):70.

[2]曲姝.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20(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