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农产品质量会对后续加工产品造成直接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初级农产品的质量,相关部门要做好初级农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掌握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重点进行重金属、农药残留、生物毒素等的检测工作,以期能够及时发展初级农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保证群众饮食的安全性。
1简述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作用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能够了解准确了解初级农产品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降低其传递疾病的风险。同时,开展初级农产品检测工作期间,相关部门要重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根据初级农产品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将检测技术应用于检测环节中,以保证农产品的整体质量。另外,相关部门要认识到如果没有正确使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那么就无法了解农产品中是否含有有害因素,从人体健康和疾病传播角度分析,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开展初级农产品检测工作期间,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操作,以保证初级农产品的安全性。
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初级农产品质量监督中的实践
2.1重金属检测
重金属对初级农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较大,重金属主要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由于重金属与周围自然环境本身为重叠的关系,使得部分常见的重金属,比如:铅、镉等渗入至农产品的内部,这些初级农产品被人们食用了之后,会在人们体内囤积,给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较大。
2.1.1样本预先处理工艺
开展重金属检测工作期间,相关部门要做好样本预处理工作,采用先进的样本预处理工艺,常见的样本预先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三种,分别为湿法消除技术、干灰化技术和微波消解法。第一,湿法消除技术,相较于其他技术而言,这一技术的启用条件较为简便,大多数实验室都能够满足应用标准。另外,这种样品预先处理工艺的缺点为,对样品进行预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酸性试剂,这种试剂本身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会对实验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威胁。第二,干灰化技术,样本消解过程中经常会应用这种技术,分解不同元素时,需要在特定的温度环境中,并且分解时间较长,部分元素分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第三,微波消解法,这种样本预处理方法主要运用深层加热方式实现样本消解,整个消解过程中并没有使用强酸,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消解过程对实验人员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上述三种样本预处理方式适用于不同初级农产品检验工作中,选择预处理方式是要结合自身的技术能力等选择,以提高重金属检测工作的整体水平。
2.1.2仪器检测工艺
进行初级农产品重金属仪器检测工作期间,检测人员要合理运用专业仪器设备检测,常用的检测技术原理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等,应用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技术能够检测重金属是否可以互相替代,应用其余检测技术,比如: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能够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检测元素包含前两种,相较于前两种检测技术而言,离子质谱技术的运行成本较高,现在很多实验室都不具备该技术的检测条件。
2.2农药残留检测
2.2.1样本预先处理工艺
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针对样本的预先处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检测模式中,想要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需要运用大剂量有机溶剂,这些有机溶剂的使用可能会对环境以及检测人员产生安全威胁。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固相萃取逐步取代了有机溶剂检测技术,固相萃取技术的优势在于检测时间短、污染程度低以及具有较高的回收率。该技术能够根据反应中添加的吸附剂以及洗脱溶剂变化,对不同类型的农药进行检测。此外,近年来农药残留样本预先检测环节中,使用特制材料吸附样品杂质的技术发展很快。
2.2.2快速检测工艺
针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目前普遍使用的是免疫分析技术以及酶抑制技术。免疫分析技术通常被应用于检测单一农药的实验中,能够达到半定量状态。伴随着科技的发展,适合多残留检测工作使用的免疫试纸条逐渐增多,其搭配专业的检测仪器,也能够达到定性定量状态,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新技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目前农业生产中所运用的农药种类很多,免疫试纸条在制作过程汇总,需要用到每一种农药相对应的抗体,这就让该技术在目前检测环境中的适用范围受限。而酶抑制技术能够检测农产品中常见的有机磷以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但是对于带有刺激性的辛辣作物,假阳性概率偏高。工作人员尝试利用调节pH的方式来检测大蒜农药残留,并没有出现假阳性问题,酶抑制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实验时间短以及可检测农药类型多等特点,可以与常规仪器检测进行良好的互补,提升初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效率。
2.3生物毒素检测
2.3.1样本预先处理工艺
从种类上看,针对农产品中的生物毒素检测,在样本预先处理环节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多功能净化柱,第二种是免疫亲和净化柱。前者主要针对农产品中含有的各种毒素,运用具有针对性的净化材质进行净化柱填装,这种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到了大量普及,尤其是杂质干扰严重是该技术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后者借助抗原抗体特异性高以及具有可逆性的特征,通过与抗体共价的结合来装填柱,并且与抗原抗体相融合,流出非目标化合物,然后再使用特制缓冲液对抗原进行脱洗,让抗原纯化,尽量减低杂质对于实验结果的干扰。
2.3.2快速检测工艺
初级农产品中的生物毒素快速检测工艺包含了酶联免疫检测工艺、免疫亲和荧光检测工艺以及免疫层析检测工艺等。运用免疫技术的关键在于高特异,高选择性抗体,所选用的抗体灵敏度以及特异性是该技术工作的基本保障。就当前技术发展情况来看,以酶联免疫检测法为基础所研制的试剂盒应用效果最好,普及程度也最高。相同的一盒试剂能够对同一种毒素的不同亚型进行检查,能够达到半定量状态。而可以同时检测初级农产品中3种不同毒素的试纸条已经被制备出来,但由于纸条检测无法准确定量,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配合仪器才能达到检测效果。
3总结
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相关部门要重视初级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采用样本预先处理工艺、快速检测工艺、确证检测工艺等,优化初级农产品检测程序,明确检测工作中的干扰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高鹏.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初级农产品质量监督中的实践[J].广东蚕业,2019,053(012):46-47.
[2]王静,王淼.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000(002):42-47.
[3]唐丽霞,齐亮.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
[4]陈敏敏.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实际情况[J].现代食品,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