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讨妊高症产妇的临床护理干预

孔小丽

永靖县杨塔乡卫生院

摘要: 目的:探讨妊高症产妇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采集医院病例入档,对象为所收治的90例妊高症产妇,“随机数字表法”1:1分组,划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各组均纳入45例;观察对比两组血压水平、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血压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结论:妊高症产妇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使机体血压水平显著下降,改善症状并预防各种并发症,以改善妊娠结局。
关键词: 妊高症;护理干预;血压水平
DOI:10.12721/ccn.2023.15707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妊高症属于女性妊娠期特有疾病,主要特征有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是影响母婴身体健康及造成围产儿死亡的重要病因。在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大环境下,现代人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出现较大转变,妊高症发生率明显攀升[1]。疾病发生与长期的高血压病史、年龄、肥胖、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如治疗控制不及时,将大大提高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几率,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严重危害。妊高症产妇往往会出现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进一步引起脾气暴躁、疲乏无力、头痛失眠等,治疗依从性下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妊高症产妇在治疗过程中重视临床护理干预,从而更为稳定控制血压水平,改善症状,以提高预后[2]。本研究结合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90例妊高症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采集时间2022年3月-2023年3月,入组对象为医院收治的90例妊高症产妇,基于“随机数字表法”1:1分组,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共计45例):年龄21-36岁,均龄(30.12±2.52)岁;孕周:31-39周,平均值(36.62±1.42)周。观察组(共计45例):年龄22-37岁,均龄(30.75±2.73)岁;孕周:32-40周,平均值(36.15±1.58)周。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比较(P>0.05)。在医院伦理机构审批后开展此研究。

纳入标准:①依据《妊娠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均与妊高症诊断标准相符;②伴有程度不一的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症状;③研究开展满足患者知情认同及支持的要求。排除标准:①妊娠前高血压病史;②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③肝肾功能不全;④认知不正常,或伴有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⑤合并严重感染;⑥并发其他妊娠合并症。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全面检查产妇身体状况,提供舒适病房环境,避免外界不良刺激,保证良好睡眠;遵医嘱指导合理用药,提供规范的饮食及运动指导。

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有:(1)心理干预:与产妇积极主动沟通,评估其心理状态,掌握心理动态和关注点,实施个性化疏导,帮助产妇放松心情和精神;利用注意力分散法、深呼吸、身体放松等方式,消除负性情绪,维持良好心理状态和治疗配合度。(2)强化认知宣教:结合产妇认知程度、文化背景等因素,实施个性化认知宣教,对产妇全面普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病理知识,告知疾病危害性及稳定控制血压的目的,并介绍妊娠期保健知识,帮助产妇了解不同分娩方式的优势和不足、母婴喂养、分娩过程等,增强其认知,消除负面心理。(3)环境干预:结合产妇个人喜好、生活习惯,合理调控病房内温度和湿度,提高舒适度,使产妇能合理休息,放松身心状态。(4)饮食管理:确保产妇充足的营养供给,同时维持稳定的血压水平,选择鱼类、奶类、蔬菜等食物,限制高盐饮食,尽量保证饮食清淡,避免凉寒食物。(5)血压控制:严密监测产妇血压变化,评估子痫风险,定期检测血压;加强用药不良反应监测,强化病房巡视,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反馈。两组持续干预至患者分娩。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静息状态下3次测量血压的平均值)。

②观察对比两组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包括产后感染、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x̄±s形式,行t检验;计数资料[n/(%)]形式,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压水平对比

干预后,两组血压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x̄±s,mmHg)

1.png

2.2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对比

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对比[n/%]

2.png

3讨论

妊高症是妊娠期常见的严重妊娠合并症之一,多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症状,可危及母婴生命。因此,对妊高症产妇应及时治疗及强化护理干预,以稳定控制血压水平。常规护理主要是遵循医嘱执行各项措施,内容较为单一且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产妇的个体化需求。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的健康管理方法,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水平[3]

本次研究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低。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实施可发挥控制血压、改善妊娠结局的积极作用。分析原因,综合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教育指导和心理干预,加强对治疗方案的宣传、解释和实施,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照护,并解决和克服患者遇到的实际问题,消除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更好的保障治疗效果并减少妊娠并发症率[4]。同时,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通过合理饮食改善疾病相关症状,同时降低产妇并发症的风险。此外,提供专业、全面的健康照护服务,如严密监测血压、指导用药等,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处理,从而减轻其身体负担,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和改善妊娠结局[5]

综上,针对妊高症患者配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实现控制血压、降低妊娠风险的目的,值得借鉴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文君,黄伟妍,夏斌.临床护理路径结合预见性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22,33(14):1902-1904.

[2]李艳霞,岳勤.规范性健康教育对妊高症患者血压水平与产前教育满意度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12):1994-1995.

[3]孙翠芳,张秀欣,栾香梅.妊高症产妇护理服务中加强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7):145-146.

[4]周红英,李彩虹,刘红莲.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抑郁症孕妇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19,43(05):823-825.

[5]卢彩霞.妊娠高血压产妇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其疾病控制程度及胎儿结局的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