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学校与教师的共识,这也是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对于知识的传授,多年来教师们已经总结了丰富的经验,而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要促使学生主动展开知识的学习,合作学习的策略就走进了教师的视野,文章重点对这一学习策略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一)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升其学习成就感
生物这一门学科是相对复杂且烦琐的,学生既要背诵、记忆相关的知识点,还要进行计算与分析,知识点多且难度大。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在实验过程中一次次出现失误影响了最终结果,使得学生逐渐对生物学习失去了信心。而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展开生物知识的学习,一些难点问题学生之间展开探讨,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一些新的知识点或实验操作的掌握,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这样难题都能快速得到解决,学生增加了学习自信心,也在班级内形成了良好氛围。
(二)合作学习的策略有助于缓解学生压力与内心的焦虑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重压,学习任务繁重,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难题,部分学生因此会出现焦虑的心理。合作学习的方式避免了这一问题的出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之间就问题展开探讨与分析,通过交流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情绪得到了缓解。如此学生能够以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学习,遇到问题或心理有压力能够排解与释放,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言是有利的。
二、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组内合作——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特别是在采用合作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首先结合学生的成绩与性格,进行小组划分,每个小组4-6人,然后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教师或小组长将这一任务细分,每人承担一部分,最终通过大家协作完成总任务,这样就使得学生明白地感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选择具体的思考问题,使其能够获得在组内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热情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对此,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并设计好活动方案,制定出清晰的思考问题,以便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能够不断提升。比如在学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纵观整体,理顺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制定思考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思考交流,比如:最初对细胞膜成分的认识,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与检测?磷脂分子在水中能自发地形成双分子层,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由此,你能否就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原因作出分析?相关问题的出示可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究中,从而增强学习效率。
(二)小组竞赛——学生竞争意识的锻炼
在利用合作学习策略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小组之间就某一个问题解决进行竞赛,正确且快速回答问题的小组获胜。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新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斗志与竞争意识,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人类遗传病》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小组竞赛,首先教师要准备好十个问题,如“何为遗传病?人类遗传病有几类?”每次选择一个小组成员出战,学生在看到问题之后则需要快速在答题板上书写答案,一个问题结束则由第二人回答第二题。问题回答正确积1分,假如学生不确定答案,则可以求助队友,每人有2次求助机会,最终用时最短且回答正确的小组获胜。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既体验到了团队的力量,也通过参与竞赛,提升了自身的竞争意识与能力,更加明确了自己在学习中有哪些不足。
(三)合作学习——培养平等意识
在小组合作的分组中,教师要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学习成绩、不同性格以及不同爱好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性格、兴趣同学的了解,营造平等的氛围,还有利于实现互帮互助,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成长。例如,在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下达任务,要求小组完成一份生物进化的报告。在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小组成员可以利用书籍、电脑等搜集资料,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信息的分享与问题的探讨。每一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成员可以补充与完善,最终协力完成一份完整的报告,通过交流合作,学生之间就会更加的民主、和谐。学生也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不同的人和事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的方式也有利于一个良好班集体的构建。
(四)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创造力
教师在分组时坚持了组内异质的原则,即每个成员的学习成绩、理解能力、兴趣以及知识面的宽度是不同的。因此教师也不能简单地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一个标准的水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探讨,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与创造。以《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探讨与分析如何“链接”目的基因和载体。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多种酶的应用,而具体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重组DNA,教师可以鼓励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要重组DNA就要有明确的目标,想要生物出现何种新的性状呢?如何重组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这样引导学生的思维到达一个新的领域。可能在这一分析、探讨与合理想象的过程中会出现分歧,也有一些值得探讨与研究的问题,而这些恰恰是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所需要的。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断生成新的认知,这样的方式其教学效果远远高于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
结语: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一方面与高中生物的学习特点相契合,另一方面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这一策略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平等意识与创造力,这些能力恰恰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就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既能学习理论知识,还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柏余.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J].现代交际,2020(02):202+201.
[2]于海涛.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培养研究[J].大众标准化,2019(14):185+188.
[3]廖顺军.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及效果[J].才智,201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