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同伴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罗碧秋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唐江中学,341411

摘要: 同伴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生物认知,强化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中,单向教学模式极大程度限制了学生认知能力及学习兴趣的发展。同伴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合作中,学生能够了解到其他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丰富自己的认知。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逐渐活跃,其自身的主动性也会加强,形成良性循环。
关键词: 同伴教学;高中生物;合作
DOI:10.12721/ccn.2022.15703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把握核心,确保同伴教学有效性

在以同伴教学为主要模式引领学生开展高中生物学习活动时,教师要正确评判同伴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开展同伴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其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基于这一目的,合理地调整同伴教学的结构,并把握同伴教学的核心,而不能一味地为了提高学生的热情而开展同伴教学,造成本末倒置的问题。通过同伴教学,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顺利地掌握知识结构和认知重组。并且,在开展同伴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当的辅助,并让学生自主地开展一些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以“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这一节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本章节的要点知识,例如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和细胞膜的结构,为学生设计一些合理的核心性的任务。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建信息情境,为学生展示细胞的动态图片,并要求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探究细胞膜的透过性。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也可为其预设一些问题:细胞的组成元素是什么?细胞膜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细胞膜是否具有通透性?通过第一个问题,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习过的知识。通过后两个问题,让学生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特性,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本堂课的重点知识,深化理解,强化学习有效性。同时这一问题引发与人类生命相关的话题,激起学生的生命观念。

二、科学设计,提升同伴教学科学性

做好科学的设计是开展同伴教学的重要前提。充足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认真解读教材,分析教学大纲,明确教学重难点。同时,教师要通过日常对学生的观察,以及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掌握,合理地预设同伴教学中的任务内容和相关问题。要合理掌控同伴教学的时间。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教学时长一般为每堂课40分钟。在40分钟内,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生的同伴教学,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延误教学进度及影响教学秩序。所以,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通过科学的设计合理地调整合作的时间,安插同伴教学的切入点,避免流于形式,也避免过度深入,以此加强同伴教学的有效性。

三、合理分组,创造合适的学习情境

在正式使用同伴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基础和最近发展区,贯彻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地划分学生小组,尽量保证组内学生在能力上有一定的差异,并具有独自的特点。在同伴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彼此交流,互相帮助,要重视自己小组内的弱势群体。比如在开展“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时,教师便可以帮助学生划分小组,并为不同能力基础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例如,能力偏低的学生可以负责土壤的取样、营养基的准备工作;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负责样品的稀释、涂布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负责菌群的计数工作,并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总结并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强化学生理性思维及探究能力。除此之外,在同伴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与班主任沟通,调整班级布局,尽量将同一组的学生的桌椅摆放在一起,便于学生合作,也可加强同伴教学的整体氛围感、参与感。

四、拓展途径,丰富同伴教学的手段

单一的同伴教学会在很大程度上消耗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拓展同伴教学的方式,多多融入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在利用新方式与同伴教学相互整合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深化其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教师可在同伴教学中引入导学案。导学案中主要包括三大组成内容,分别为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其中预习案指的是在学生的预习阶段,教师需要提前为其分发一份资料,用于学生预习的学习方案;探究案指的是在引导学生同伴教学时,为学生提供的能够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有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学习方案;训练案指的是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基本学情,所设置的与重难点知识有关的学习方案,侧重于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及思考能力。例如,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自行了解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并能够掌握杂交实验的过程、结果,能够通过预习简单地介绍这一实验的原理;其次,针对探究案,教师可将重点设立在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方面,要求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探究豌豆杂交的过程和性状分离的现象,并能够掌握其产生的原因;针对训练案,教师可对班级中能力偏高的学生进行设计,避免导致其他学生产生过大的学习压力。

五、认真评价,调动同伴教学积极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评价,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整体状态,从而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指导,而学生也可通过评价,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便于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教师需要通过教学评价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在合作中,学生经常会通过讨论生成完整的学习作品或者研究成果。很多教师会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最后结论或者成果上。例如,为学生小组分发用水浸泡过的种子、50%的酒精溶液、刀片、毛笔、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和苏丹III染液。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相关描述,与其他同学展开交流讨论,并在理清实验流程的前提下,自主地开展实验活动。实验结束后,相互对比实验现象,以此验证是否存在问题,并共同验证实验结论。在评价期间,教师需要遵循新课程理念,基于这一前提和学业评价核心,调整评价体系,加强其过程化、多元化。首先,教师要加强评价的多元化,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测评的方式,了解自己对于同伴教学内容的认识,深化理解,强化掌握。并且,教师需要基于双基理念和研究性学习理念,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合作成果,如本次合作实验中所形成的成品、报告进行评价,加强学生的认知基础与知识技能。其次,教师要加强评价的过程化。在评价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份档案袋,其中保存收录学生每次合作的一些成品、资料、方案和评价内容,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发挥学业评价的积极作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取同伴教学法,对于学生的成长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可有效强化生物教学的整体效率。教师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创新教学理念,合理引入同伴教学策略,打造全新的教育体系。一方面,教师要调整教学结构、教学核心,合理划分合作小组;另一方面,要认真评价,拓展途径,构建完善的合作体系,推动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提升,满足新课程教学理念,完善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顺军.高中生物教学中同伴教学策略应用及效果分析[J].才智,2020,21(10):204.

[2]廖美茹.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同伴教学策略及效果[J].辽宁师范大学,2020(2):21.

[3]尹聪.同伴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化研究[D].中国新通信,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