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是一个基本的环节,又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的深入理解。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得计算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掌握好数学运算,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分析新课改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认识到计算教学的重要地位,要持续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想,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数学教学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单一的、固定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式导致了课堂气氛的不理想
数学课程具有高度抽象和繁杂的特性,这就造成了数学课堂的沉闷和枯燥,缺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就造成了小学数学教育的不理想。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老师只是一味地追求提高学生的得分和有关的数学计算公式定理的理论知识,缺少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这让老师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情绪变化进行及时的掌握,这已经成为了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主要障碍。
2.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材料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内容之间的冲突
数学教育的实质就是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内容脱离了生活的现实,这就造成了数学课程的实用性特征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数学计算知识的完整认识和了解。另外,目前许多一线的小学数学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常常把课本上的练习题和考题当作自己的教学目标,从而忽略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数学教学。
3.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忽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通过大量的计算练习和应用数学计算知识,使其具有较强的数学思想和计算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只认识到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这就造成了他们在遇到一些困难的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从而影响了后面的数学计算教学。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
1.用微课化繁为简,提高学生计算兴趣
由于小学生心理发育不完善,其理性认识出现了偏差,使得学习兴趣的培养变得困难。所以,老师可以根据所学的内容,录制一些相关的微电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课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老师也要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将每一个步骤都复述一遍,并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构建起学生的知识体系。在使用微课的时候,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监控,对他们的表现进行实时的分析,并对其进行记录,并对视频的格式进行相应的调整,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例如,在教《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时,老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微电影,培养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认识,培养他们对小数除法的认识。然后,教师还安排了“火车对开”这一游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能熟练地使用小数除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按照老师设定的游戏规则,以五人一组的形式,通过老师发放的小工具来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可以得到1分。通过实践,使学生对该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口算的效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然后,老师通过微电影演示了两个整数十的三位数字的加减法,引导他们发现两位数与三位数加减的共性,在自己熟知的范围内寻找解法,并探究多位数加减的一些技巧。老师将微课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堂下自己重复观看,从而达到高效的预习与复习的目的。
2.强化运算能力培养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除了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之外,还要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老师不但要对他们的数学技巧进行持续的引导,还要对他们的基础知识进行强化、讲解、区分他们的思考模式,让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架构和想法。对计算公式的记忆又快又准。此外,教师也要尽量采用小组调查的方式,让同一组的学生具有同样的基础,再针对不同的组设置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在讨论中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经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学员能较好地运用于课后作业及后续测验中。然而,在训练时,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的知识的节拍和基础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数学训练,练习的数量要少而精。现在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教育思想了,只有把每个知识点都细化,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3.用图解法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引进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计算思想是一种数学思想,而小学的数学计算知识其实可以用一些图形更好地表现出来,在数形结合的方式中,学生们也能更加清楚地理解计算知识。比如,在进行乘法运算的时候,老师可以考虑用画图的方式,把乘数、被乘数和结构用图形表示出来,然后再根据图形来解释知识。为了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还可以考虑在完成了章节性内容后,对知识结构图进行绘图。将图形的应用与计算机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图形自身的教学价值和应用功能。
4.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协作性探究能力,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学习是一种特定的认知行为,它不可能通过老师或他人来传递给学生,而是通过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构建。只有将新的学习资料同自己原有的知识、体验相结合,才能使它具有明确的含义,才能对学生具有真正的意义。所以,只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独立、合作探索,使学生自己把知识融入到脑海中的知识构建系统中,才能真正地提升教学效果。
在自主合作研究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走上属于自己的学习途径。学生能熟练掌握现有的多个单一的、不成系统的知识,并能有意识地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结语:总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条件。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法的探讨,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期能对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小学阶段又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老师们要对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将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荣强.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上),2019(11):172.
[2]付阳曼.基于生活情境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9(1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