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

白丽媛

哈尔滨市呼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摘要: 食品安全隐患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刻不容缓,因此食品安全检测变得尤为重要。其中食品快速安全检测技术,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将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快速检验技术的应用做一个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快速检测技术
DOI:10.12721/ccn.2021.15704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相继曝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老百姓日常关心的热点和焦点,甚至引起全球消费者的关注。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食品的监管、监测力度。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中,原先靠简单的感官检查不仅满足不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也缺乏执法的公信力,迫切需要新的科技手段来支撑,于是一些快速、方便、准确得快检技术得以在卫生监督工作中广泛应用。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新的快检设备亟待破解高灵敏度、高精密度、高稳定性、高智能化,以及便于携带、成本低、前处理简单、检测时间短等诸多难题。从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发展方向上看,最终将向小型化、集成化、模块化、精确化、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1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分析

1.1含义快速检测是指包含样品制备在内的短时间取得结果的检测行为。常规角度下,以理化检验为前提的检测手段,于2h内出具结果的检测行为即为快速检测;以常规检测为参照,微生物检验时间占常规检验时间的1/3~1/2,出具可靠性数据结果的方法,可定义为快速检测;现场快速检验则为30min内出具检测结果的方法。

1.2特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包含实验室检测、现场检测。前者借助化学试剂、化学技术、仪器设备,于120min内取得检测结果,使其数据更具详实性、精准性价值;后者是指对一切手段的利用,结合半定量、快速定性的模式,要求30min内获取食品安全检测结果。由此可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特性如下:准备简化;化学试剂利用率较低,保存周期相对较长;样品处理比较快速、简易;检测方法具有准确、快速且简易的价值,在短期内达到食品安全检测目标。

1.3价值关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价值涉及如下四项内容,即一为避免食品中毒,维持食品安全工作的序性化开展;二为对食品有毒物质实行精准化检测,以此从根本上预防有毒食品对机体健康的威胁;三为公信力较高,其原因在于:对于单纯理论或经验检测,快速检测所体现的检测结果更具可靠性与说服力;四为缩减食品检测周期,为其市场流通奠定基础。

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常见快速检测技术

2.1拉曼光谱法拉曼光谱(R amanspectra)作为散射光谱的一种,经光射后可呈现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即为拉曼效应。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监管的层面,其现场安全检测工作受到挑战,而拉曼光谱法的运用,以分子结构的分析为切入点,依据高检测、高通量的优势,实现在多领域的综合运用,如医疗检测、制药研发、饮食质量监控等领域。此外,拉曼光谱法属于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对农药/兽药残留、非法添加药物与食品添加剂的成分分析,为执法工作的全面施行提供依据,但因检测成本相对较高,应用范围受到局限。

2.2比色分析法通过对物质于溶液内颜色变化,结合已知浓度溶液颜色的对比,达到快速检测的目标,多数适用于少量物质的检测工作。现阶段,无论是工业领域和农业领域,还是医学领域、化学领域,均对比色分析法予以广泛运用。例如:CU 2+为蓝色、CU+则为无色;Cr 3+为绿色、Cr 6+则为棕色。总之,比色分析法可通过显色剂和标准试纸间颜色对比,对食品和水质内毒性物质进行快速筛查,具有易辨认和时间短的优势。换言之,比色分析法适用范围较广,如平常百姓、专业检测机构均可依据试纸操作流程,对食品安全进行快速检测,得出准确性检测数据及结果。

2.3免疫技术是将抗体、抗原间特异性结合定义为检测基础,借助免疫放大的工作手段,对细菌予以鉴别。其优势在于:样品可自主筛选增菌方式,无须分离。但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免疫技术包含免疫力检测试剂条和免疫色谱法、免疫磁珠分离法与免疫深沉法、免疫乳胶试剂以及免疫酶技术等。

2.4纳米技术常规ELISA以固相酶标板作为载体,但却存在接触面窄和抗体脱落、反应速率慢与不彻底的缺陷。目前所使用的MS-E LISA技术(磁分离-E LISA技术),是通过磁性纳米材质对酶标板的取缔,将ELISA显色体系、磁分离技术双向融合的新型检测技术。总之,MS-ELISA技术依据自身快捷简易、灵敏度高的优势,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得以全方位运用。

3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

3.1非法食品添加剂的快速监测

目前,我国市场上常见非法添加物主要有甲醛、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溴酸钾、罂粟壳。快速检验方法主要有速测管法、试纸法、速测卡法等。常规检测项目有:奶制品的三聚氰胺检测,豆制品、粉丝、面条等的吊白块检测,水发产品的甲醛检测,辣椒制品、咸鸭蛋的苏丹红检测,饮料中水溶性非食用色素检测等。

3.2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监测

目前,市场农药主要成分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约2万多个品种。在我国食品农药检测上,国家制定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其中136种陌陌号要进行了严格限定,虽不同食品,不同农药限量要求不同,但残留限量基本上都小于0.5mg/kg 。但在日本、欧盟等西方国家还存在检测的指标少,技术手段有限等问题。目前,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主要依据国家快速检测方法,即速测卡法,因检测成本低、操作简单、快速、无需其他仪器等优点应用较普遍,其常见农药检出限为0.3-3.5mg/kg,而国家标准规定的含量普遍限制在0.5mg/kg以内,故快速检测结果要于国家规定残留限量。因此,可用来对食品农残测定定性和初筛。定外酶抑光光度法、化学速测法、生物传感器、免疫分析等方法。

3.3我国是畜禽产品生产大国,兽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通常讲的兽药残留物,主要是抗生素、激素等7类药物。农业部第235号公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中,对94种兽药制定了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同时规定9种兽药不得检出。在日常卫生监督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主要是免疫学方法,其中胶体金免疫色谱试验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使用最普及,其方法方便、敏感、特异,并设计有质控区以排除操作不当或测速卡失效带来的检测结果不准问题。目前。已有硫酸链霉素等18种兽药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以及盐酸克伦特罗等18种快速检测卡得到广泛应用,其检测时间一般在1,15min,检出限能达到ng级,检测物包括畜禽肉、鱼肉、奶制品、禽蛋、饲料等。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切将永无止境。因此,近年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限量被不断“刷新”,残留限量值由mg/kg降低到了ug/kg,甚至不得检出,这些都对检测技术的分析仪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设备、方法也必然会在人们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更新,更高,更强的技术定会超出人们的预期。

参考文献

[1]苏敏.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9(29).

[2]向聪,钱秀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20,No.271(12):37-37.

[3]刘作涛.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J].现代食品,2020,000(003):P.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