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公司解散清算中的少数股东法律救济分析

徐琪

上海锦天城(济南)律师事务所,山东省济南市,250000

摘要: 本文围绕公司解散清算过程中少数股东的法律救济问题展开分析,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法律框架和少数股东的基本权利,重点讨论了少数股东的法律救济途径和政府监管的作用。分析了现行法律实施中的不足、司法实践中的挑战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增强公司治理、提升信息透明度和少数股东的自我保护意识,旨在强化少数股东权益的全面保障。
关键词: 公司解散清算;少数股东;法律救济
DOI:10.12721/ccn.2024.15710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公司解散和清算是公司生命周期的终点,也是股东权益重新分配的重要阶段。然而少数股东由于股权比例小、在公司决策中的影响力有限,常常在这一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如何在公司解散清算中有效保护少数股东的权益,成为公司法理论与实务中的重要议题。本文将从法律框架、权利保障机制以及少数股东保护的挑战与改进建议等方面,系统分析这一问题,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少数股东保护机制提供思路。

一、公司解散清算的法律框架

公司解散清算的法律框架主要依据《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解散程序和清算规则进行规范。国内的公司解散主要包括自愿解散、法院强制解散和行政解散三种形式。自愿解散通常由股东会决议通过,强制解散则由法院依据法律判定进行,而行政解散则涉及政府部门的介入。公司解散后必须依法成立清算组,通常由公司股东或董事担任,其职责包括清理公司资产、核实债务、清偿债务、分配剩余财产,并依法向债权人公告,确保清算过程的公开和透明。这一过程中,特别需要保护少数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国际上,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的公司法体系对解散清算程序有不同的规定。美国公司清算法律强调债权人利益优先,并允许通过破产法进行清算,英国则注重清算人独立性的保障,而德国强调清算程序的细节和权利保护。国际商会(ICC)等国际组织也发布了跨境清算的指导原则,为各国在跨国公司清算中提供法律依据和操作规范。这些国际经验和指导原则不仅为国内公司解散清算提供了参考,也有助于提升跨境公司解散清算的规范化水平,从而有效保障各方利益。

二、少数股东的权利与保护机制

(一)少数股东的基本权利

少数股东在公司中虽持股比例较小,但依然享有《公司法》赋予的基本权利,包括表决权、分红权和知情权等。表决权使少数股东可以在公司重大决策中表达意见,尽管其权重有限,但在公司章程修改、合并或解散等重大事项上具有重要影响。分红权保证股东按照持股比例获得公司利润的分配,防止控股股东独占收益。知情权则保障少数股东能够获取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信息,防范信息不对称对其利益造成侵害。少数股东在公司治理中享有提起公司派生诉讼的权利,即在公司受到内部管理不当或控股股东侵害时,少数股东可以通过司法途径为公司利益代为起诉。

(二)法律救济途径及保护机制

在公司解散清算过程中,少数股东的权利容易受到控股股东或管理层的侵害,因此法律救济途径至关重要。少数股东可以通过司法救济,如提起解散公司或清算纠纷诉讼,维护其合法权益。公司章程中可以通过设置特别条款,赋予少数股东更多的保护,如优先购买权、特别表决权等,以防止控股股东滥用权力。法律规定的派生诉讼机制允许少数股东在公司董事会未履行职责时,代公司起诉侵权行为。对于涉及清算程序中的不公平行为,少数股东还可以通过向法院申请监督清算程序,以确保资产分配的公正性。

(三)政府监管和司法介入

政府监管和司法介入是保障少数股东权益的重要外部机制,在公司解散清算过程中,政府部门通常会对清算程序进行监督,确保依法依规进行。如企业登记机关或市场监管部门有权介入解散清算事务,确保清算组的组成合法、清算过程透明,防止股东间出现利益分配不公的情况。此外,少数股东可以向法院申请清算监督或要求司法强制解散公司,以应对公司治理结构中可能存在的管理不善或股东权利侵害。司法机关的有效介入,可以通过判决或者采取临时措施保障少数股东的利益不受控股股东或清算组的侵害。

三、少数股东保护的挑战与改进建议

(一)现有法律实施中的不足与司法实践问题

尽管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规对少数股东的权利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法律实施仍面临诸多问题。少数股东的权利保护在司法实践中常常受到阻碍,主要体现在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和程序上的复杂性。如法律对少数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的程序要求较为繁琐,导致维权成本过高。此外,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处理时间长、判决执行难等问题,削弱了少数股东的维权信心。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从立法层面进一步细化少数股东保护条款,特别是在派生诉讼和公司解散程序中的具体实施细则,确保法律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司法实践中应加速相关案件的审理进度,设立专门的公司法庭或快速通道,降低少数股东的诉讼成本。还可以推广仲裁或调解机制,为少数股东提供更为便捷、成本较低的解决途径。司法机构应加强对少数股东权益的保护力度,确保判决的公平执行,从而有效保障少数股东在公司解散清算中的合法权益。

(二)公司治理的改进与信息透明度的提升

公司治理的缺陷,特别是信息披露不充分,往往成为少数股东权益受损的主要根源之一。要提升少数股东的权利保护,必须从公司治理结构上进行系统性改进。应当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确保独立董事能够在公司决策过程中代表少数股东利益,平衡控股股东的权力。公司应设立由少数股东组成的监督委员会,确保少数股东在公司管理层中的发言权。

信息透明度的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公司应依法披露财务状况、重大事项决策过程等关键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对少数股东造成的潜在损害。监管机构可以建立更为严格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定期发布公司经营报告,特别是在公司解散清算阶段,必须确保所有股东获取充分的清算信息。监管机构应定期检查公司的信息披露合规情况,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以增强股东对公司管理透明度的信任。通过加强信息透明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可以有效减少公司内部信息不对称问题,保护少数股东的合法权益。

(三)提升少数股东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股东教育

少数股东在公司运营及解散清算中的弱势地位不仅源于外部法律和治理框架的缺陷,还与其自身的法律意识和保护能力不足有关。因此,提升少数股东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股东教育成为重要策略。少数股东应当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其在公司中的基本权利及救济途径。这可以通过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共同发起的股东培训项目来实现,定期为股东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培训,提高其权利保护意识。

公司也应当在股东大会等场合积极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并通过公司网站、年度报告等途径发布详细的法律救济和维权指南,帮助少数股东在权益受侵害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行动。政府监管部门应当设立专门的少数股东权益保护热线或法律援助平台,为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行使权利并保护自身利益。

结语

在公司解散清算过程中,少数股东的权益往往容易受到忽视或侵害。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改进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信息透明度以及增强少数股东的自我保护意识,可以有效提升少数股东在清算过程中的法律保护水平。同时,政府的监管和司法的有效介入也应当更加积极,以确保少数股东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及时、充分的保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有助于建立更加健全的少数股东权益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志壮.论公司解散、清算的衡平规则[J].理论学刊,2023,(04):142-150.

[2]赵艳芳.解散清算股东利益保护[J].法制博览,2022,(21):50-52.

[3]张旭东.有限公司清算义务人范围问题研究[J].南大法学,2022,(02):91-106.

作者简介:徐琪,出生日:1990年8月5日,性别:女,籍贯:山东省济南市,民族:汉族,学历:本科,职称:初级,研究方向:民商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