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检验结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若是对这些因素有所忽略或未实施有效控制,必然会导致检验数据存在偏差,从而难以准确检测出食品的安全问题。为此,食品质量检验人员应从准备工作的严谨开展入手,加强整个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通过严谨、认真、细致的质量控制,有效消除所有干扰因素,从而保障元素检测数据精准、可靠。
1.食品理化检验及其基本程序
食品理化检验是指通过某种工具或者仪器,运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检验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保健食品、饮料、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等的营养成分和化学性污染等问题。让人们可以根据测得的分析数据客观判定被检食品的品质和质量,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理化检验的基本程序包括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样品的预处理、检测测定、数据处理和分析报告几个环节。
2.食品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2.1检验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2.1.1严谨、规范抽取与制备样品
理化检验样品抽取时,应遵循随机性原则,要确保所抽取样品具有代表性,方可得出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实验数据。抽取时首先要彻底清洁抽样工具,确保食品试样的原有微生物状况不被破坏。同时,要根据食品种类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时期进行取样,还要控制好取样数量,不可抽取变质食物作为检测样本。此外,样品抽取应尽可能做到均匀,如液体食品中没有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可对其进行搅拌从而保持样品均匀。若是含有此类物质,则需先进行搅拌或震荡,而后再利用滤纸进行过滤处理。固体样品抽取时,需先粉碎处理而后再抽取样本。
2.1.2科学选用与保养检验仪器
因食品理化检验所需应用多种类别的仪器设备,因而检验前应严格进行仪器设备的校准与认证,既要确保设备与检验分析要求相契合,也应保证其分辨率较高、精准度较强,可准确进行实验数据展示。应定期针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与维修,确保其性能正常发挥。液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的核查时间应为一至两间一次;使用中的仪器的养护时间应以60天一次为宜。若是仪器具备自行校准功能,如天平、酸度仪等则需每七日进行一次校准。仪器校准过程中应及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以免影响检验的顺利开展。
2.1.3加强检验人员管理
检验操作规范与否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关键因素,因而应筛选专业知识丰富的人员担任理化检验工作,且应针对检验人员开展严格性的培训与考核。同时,操作人员自身耐心充足、工作态度严谨,明确各自分工,确保各个操作人中了解自身的职责。如试剂操作人员应掌握各类试剂的正确配置与存储方法。仪器操作人员则需了解仪器性能,具备仪器维修保养能力,实验操作人员需了解操作的具体流程,明确检验中的注意事项。所有操作人员均需自主进行工作素养及操作能力的强化,以尽可能降低实验误差。
2.1.4优化实验环境
检验时,实验室的温湿度、微生物含量等环境因素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控制好实验室温度,一般利用容量法检测时室温不可超过20℃。若是检验饮料可溶性固形物,温度最好介于10℃至30℃之间。同时,还应对实验室环境的微生物含量进行有效控制,否则会导致实验样本或试剂被污染,从而使获得的检验结果与实际出现偏差。
2.2检验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2.2.1选用适合的样本预处理方法
2.2.1.1溶剂提取法
根据相同溶剂当中不同样品溶解度有所差异的原理而实现样品的有效分离,对其中不溶性成分进行过滤而获取样品溶液的方法便是溶剂提取法。此方法又可分为多种类别,如浸泡法、盐析法等。通常溶剂提取法应用时需利用水或有机溶剂,其中水属于强极性溶剂,有机溶剂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亲水性有机溶剂,另一种是亲脂性有机溶剂。溶剂提取法应用中应科学进行溶剂的选择,要把握三点原则,一是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二是溶剂不能与样本成分起化学变化。三是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
2.2.1.2有机破坏法
此方法是指于高温环境中,在强氧化剂的辅助下实现有机处分子结构的破坏,将之分解成气体,从而对其中的无机元素进行有效分离。食品中重金属的分析同其他分析一样,其关键在于如何将重金属从其他干扰其测定的物质中分离出来。一般是用湿法灰化或干法灰化的手段除去食品中的有机破坏法,至于湿法或干法的选择,要以不丢失所要分析的对象为原则。
2.2.2科学选用检验方法
2.2.2.1色谱分离法
色谱分离技术又称层析分离技术或色层分离技术,是一种分离复杂混合物中各个组分的有效方法,它是利用不同物质在由固定相和流动相构成的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随流动相一起运动,并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从而使各物质达到分离。由于其分离效果很好,常用于食品检验中。
2.2.2.2酶分析法
酶是一种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的生物催化剂,利用酶的特点来分析的酶法,比其他分析方法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当待测样品中含有结构和性质与待测物十分相似的共存物时,要找到被测物特有的特征性质或者要将被测物分离纯化出来,往往非常困难。而如果只作用于被测物质的酶,利用酶的特异性,不需要分离就能辨别试样中的被测组分,从而定性和定量分析被测物质。酶法分析具有特异性强、干扰少、操作简便、样品和试剂用量少、测定快速精确和灵敏度高等特点,是一种无污染或污染很少的分析方法。
结语:受到我国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整体提升的影响,其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水平的有效提升已然是未来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人员在食品理化检验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多方面因素的充分考虑,在检测结果准确性得到全面保障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对实验过程的整体控制,从而得出更加精准的理化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石矛.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9,257(32):29.
[2]陈永菊.论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2020,292(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