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在检验过程中的应用

邓诗敏

广东省食品检验所

摘要: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而将其优化运用在检验工作中也成为重点课题。食品安全标准是检验检测食品和安全决策的重要参考,也是食品安全执法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文章将食品安全标准管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其在食品检验中的具体应用,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 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检验;应用
DOI:10.12721/ccn.2021.15705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目前,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经济发展的活力也随之增强,因而食品安全标准管理的不确定因素也不断增多。为此,应以宏观角度对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实践应用状况进行审视,对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予以准确把握,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措施,以全面优化食品安全检验工作的质量。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在检验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实践应用问题

(一)多标准交叉重复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十分明显,在创建食品安全屏障方面,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关规章、条例与标准等制度化机制,清理整合了大量食品标准、依法

对食品产品及其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安全要求做出的统一规定,进而在各领域形成强制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从整体角度分析,以上标准的数量和类别诸多,且细分至各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因而零碎化与分散化特征明显,也使得各标准件的突出功能出现交叉和重复的情况。长此以往,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方法就会存在适用性的问题,检测机构选用的检验方法是否能对检测结果进行合理评价。为此,需尽快构建健全食品安全标准机制。

(二)食品安全标准执行监督体系有待完善

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期间,执行监督体系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在对不同类别潜在问题可进行监督与排查,为各食品安全标准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提供了必要帮助。结合现阶段食品安全标准执行监督的具体情况发现,监督机制仍有待完善,且既有监督体系的共性问题缺失,难以将食品安全检验常见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因此机制不完善,使得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性效果差强人意,无法在监督机制角度对食品安全问题加以预防。

(三)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

    基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技术手段也更丰富,因而在选择检验工具和方法时的选择性也更多[2]。在这种情况下,既有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高质量地完成食品检验的任务。根据实践成果可知,很多食品安全标准管理中,对于经济成本的支出与管理维护难度等客观性要素的考量过度,且始终未普及运用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思想的融入效果不理想,因而食品检验输出?的数据信息在分析处理方面也并不彻底。受僵化与固化食品检验模式的影响,使得食品检验数据信息的共享与共联效果受到直接影响。

二、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应用于检验中的优化路径

    以上针对国内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细致化分析,在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采取优化检验工作的路径,凸显食品安全标准管理的价值。

(一)健全食品安全标准机制

对于食品安全标准管理,食品安全标准机制的健全始终占据基础性地位,利于食品检验过程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发展。为此,应结合食品检验具体要求,加快构建食品安全标准机制,使体系本身更具权威与引导性。借助标准机制可明确食品安全标准管理任务、职责、保障措施与过程等,确保所制定的实施手段能够有据可依,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食品安全标准的一致化[3]。此外,应动态跟踪并管理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机制,通过食品安全管理实践,对以上标准机制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在建设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标准机制方面提供必要保障。

(二)食品安全标准宣传与培训

目前,食品安全形势严峻,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同样处于复杂多变的局面,加之食品安全标准管理的氛围没有形成,直接影响了食品检验工作的落实。为此,要高度重视宣传、培训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要性,并且积极营造食品安全的氛围,对于食品安全的隐患问题加大监管力度,使得社会范围内形成更强大的合力,抑制食品安全隐患的萌芽。在对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开展社会宣传方面,需对新宣传阵地进行开辟,借助多种形式宣传途径与培训方式,更专业地解读全新标准和要求,系统性地学习对食品标准的使用问题及注意事项,可以深入理解食品安全标准。形成食品安全管理思维,并在食品检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增进标准制定和使用部门联系

不管是食品标准制定的部门亦或是食品标准的管理部门,在食品检验工作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且承担不同职能[4]。因而两部门沟通的效果也将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标准管理的效果。一般可利用联席会议等形式增进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部门和食品标准管理部门的联系,确保两者的协同一致性,在食品检验工作中保证步调的一致性。而食品标准制定部门需在制定期间对使用部门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予以征集,以保证标准规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外食品标准管理部门则需及时反馈食品安全标准实施存在的问题,给予制定部门必要协助,以及时修订并完善不合理之处,保证信息沟通途径的畅通,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

(四)提高标准使用信息化水平

基于信息化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食品安全标准管理也需与时俱进,对信息化技术予以充分利用,并在食品检验期间合理融入信息化理念,实现食品检验流程和方法的信息化改进。需结合食品检验实际要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构建食品检验信息化标准管理平台,并在平台建设中融入多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业务流程管理模块、食品抽样检验模块、数据信息检验模块和食品安全标准查询、标准查新等模块等,以确保食品检验工作的质量、效率与水平得以提升[5]。在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及时共享食品安全标准管理的数据信息,尽量避免数据的中转延迟,使得食品检验数据的时效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五)食品标准化人才的培养

    在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机制构建期间,培养专业人才是关键。应定期组织食品标准化人才参与专业培训和学习过程,并安排业内专业人员负责讲解食品安全标准管理的发展趋势、任务和新的需求,对陈旧思想予以摒弃,以免受到固化行为的影响[6]。此外,针对食品标准化人才需开展科学化绩效考核,将绩效考核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并对其业绩展开客观评估,以采取针对性的奖惩措施,使其在食品检验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检验工作提供必要的人才资源。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实践中,因食品安全检验、管理模式和标准规则等多个方面影响,使得工作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诸多,不利于食品安全检验质量水平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需结合食品检验工作的具体需求,以食品安全标准管理规律为参考,对管理手段与方法加以创新,增强对于管理过程的控制,进一步推动食品检验工作质量水平的提升,促进现代经济社会食品安全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科,白越华,王佳,等. 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在检验过程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8):2637-2644.

[2]张丽莉. 探讨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在检验过程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导刊,2020(18):35.

[3]田雅清,李昆,雷晓青,等. 检验检测机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探讨[J]. 食品安全导刊,2020(30):20-21,23.

[4]郑瑞娟,付本相,许栋. 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研究[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2):192.

[5]黄海霞,陆柔,韦植元,等. 食品检验中标准物质管理及改进措施的探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18):6297-6303.

[6]马群飞. GB4789.28-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应用现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