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提出为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在完成基本数学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每一位中职数学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中职数学核心素养集中体现为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及情感态度,综合性较强。
一、当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
1.学生知识基础薄弱,核心素养培育难以有效开展。
部分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扎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正常开展。对于部分中职学生而言,中职数学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因而他们在理解数学知识时存在较大困难,不得不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数学知识。而这种方式极易导致学生出现知识混淆的状况。在此情况下,学生为了理解相关内容只能在课堂上不停提问,影响了核心素养的培育进度。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核心素养培育难以为继。
中职数学核心素养指向中职数学学科最本质的思维品质、数学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但是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缺乏兴趣,出现畏难、退缩和抗拒心理,不主动配合教师教学,导致教师在核心素养培育中只能“唱独角戏”。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单方面地灌输知识并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中职学生对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缺乏兴趣,不主动参与到师生互动、师生答疑等教学活动中,自然会导致教师“自说自话”,致使核心素养培育难以为继。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1.加强重点知识讲解,夯实核心素养培育基础。
夯实学生的中职数学知识基础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前提,中职数学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讲解数学概念、原理、思想的过程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1)重点讲解概念、原理,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数学概念、原理是中职数学的主要构成部分,教师做好对概念、原理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进行直观联想,能够发展学生运用数学概念分析问题、推理问题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能力。中职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合“粗讲”与“细讲”,先采取“粗讲”手段围绕主要知识进行讲解,并与学生进行互动,明确学生的疑难问题;再采取“细讲”手段围绕疑难知识进行直观演示、实验操作、推理演绎,让学生明确数学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确保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集合的概念”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粗略讲解“集合”“元素a与集合A之间的关系”“常用数集”等概念,让学生对该课的理论知识形成大概认识。在完成“粗讲”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针对上述知识,你有什么疑惑?你不能理解哪些知识?为什么?”教师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学习疑惑,再汇总学生的问题,最后明确学生的学习疑难点。比如,学生不能理解 a∈A、a∉A中元素a与集合A之间的关系。围绕学生的学习疑难点,教师做出细致讲解,如针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Venn图,直观地呈现元素在集合内与不在集合内的情况,使学生对a∈A、a∉A 的内涵加深理解,为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夯实知识基础。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按照先粗后细的顺序讲解数学知识,不仅解决了学生知识学习“囫囵吞枣”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核心素养培育效率。
(2)重点讲解思想,奠定素养形成基础。数学思想是数学内容的本质体现,包括模型思想、函数思想、化归思想等。教师为学生重点讲解数学思想,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奠定基础。以“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题方法。例如,应用几何法解决不等式问题,先结合数轴表示不等式数据的位置关系,再通过分析图象确定解题思路;应用图象法解决不等式问题,先通过构造含绝对值的函数画出函数图象,再找出函数零点,利用函数图象得到不等式解集。在讲解了方法后,教师可挖掘其中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为学生讲解该思想的内涵:转化思想是将复杂、抽象问题变简单、直观的数学思想,具有化数为形、化整体为个体的特征。接着,教师可讲解案例,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转化思想的理解。例如,针对含绝对值的不等式|4x+5|≥25,可以采取转化思想绘制数轴,将抽象代数问题化为几何问题,找出数轴中-25、+25 的位置,明确|4x+5|在数轴-25 点的左侧、+25点的右侧,分别计算4x+5≤-25与4x+5≥25,再求出不等式解集。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先讲解数学思想,再结合具体案例为学生呈现利用数学思想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可使学生掌握数学本质,为其有逻辑地应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继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2.组织趣味教学活动,促使核心素养培育持续。
培养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对于其持续参与核心素养培育有着积极意义。对于中职数学教师来说,课堂初始阶段和课堂接近尾声阶段是两个重要的教学节点。在课堂初始阶段,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不够充分,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在课堂尾声阶段,学生因经历了长时间的高强度学习存在疲惫心理,容易出现走神、打盹等学习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在这两个阶段组织趣味教学活动,以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持续参与数学探究,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持续培养。以“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初始阶段组织抢答游戏:谁能够说出更多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以营造“抢答”的热烈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探索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在课堂接近尾声阶段,教师则可以组织“购物”活动,要求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应用函数知识探求最实惠的购物策略。例如,教师可给出购物问题:某商品一次性购买10件以下按零售价50元/件出售,一次性购买10件及以上打9折,一次性购买20件及以上可按 40元/件的优惠价格出售。三种优惠策略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适用?然后组织学生根据问题构建函数模型、绘制函数图象,使学生明确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义,从而坚定其函数学习信念。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先组织抢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组织应用活动升华学生的数学情感,可使学生持续探究数学知识,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影响中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三点:基础薄弱、兴趣缺失、思维能力不足。只有明确教学的不足之处,教师才能明确教学提升的方向。基于当下的教学不足,中职数学教师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通过重点讲解数学概念、原理、思想来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组织游戏、应用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通过落实逻辑推理、模型构建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1] 党宗钦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5).
[2] 姚敏 .中职数学核心素养:内涵、价值与培养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22,(30).
[3] 温灿灿 .数学文化背景下中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