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管红学

会泽县茚旺高中致远中学,654200

摘要: 传统教学模式并不重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落实生命教育,也很少有教师认识到生命教育对高中生物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生物课本中很多学习内容都能够不同程度地体现出生命意识。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这些教学素材,结合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学实例,在更直观地解读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建构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帮助学生建立生态环境意识。
关键词: 高中生物;生命教育;渗透方式
DOI:10.12721/ccn.2022.15705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到的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其中生命观念核心素养的养成主要依靠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施。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想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向学生展开生命意识教育,这需要教师找寻合适的教学切入点,设计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在思维上带给学生引导和启发,这样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一、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对正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确地认识生命、学会尊重生命、能够欣赏生命的多样性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学生个人的精神水平和素养,更在于让学生形成正确且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教育追求培养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齐头并进的人,注重培养既有知识,又有能力,更有素养的人。对于高中生来说,巨大的学习压力以及繁重的课业任务不仅给学生的身体和生理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更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如果高中生物教学中只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的发展和提升则只能限制在外在层面,而不能内化到学生的心灵方面,也就无法让学生认识到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中真正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落实生命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生物教学本身水平的提升来说都是极具意义的。

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建立学生积极正面的生命观念

生物学知识中不仅包含着各种类别的生命教育素材和资源,有效组织与构建生物课堂,还能够让学生建立积极正面的生命观念,这同样是生命意识教育的一种体现。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会学习了解到大量生命体形成的物质基础,也会认识到一些基本的生物学规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在有效落实理论基础教学的同时,利用这些知识点带给学生一些正向的引导和启示,让学生对生命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律有更深入的探寻,传递正面的生命观念。教师可以多借助实例分析来解读理论知识,同时,要善于对实例做更深入的归纳总结,挖掘利用其中更深层次的内容,达到课程教学的综合训练目标。

(二)从基因表达层面实施生命教育

高中生物课堂上,学生会接触到大量和基因相关的知识,无论是基因的表达、复制,还是各种基因性状表现出来的生物特征等,学习内容十分丰富。关于基因层面的学习内容是高中时期的教学重点,很多知识也是难点内容。在进行这部分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首先要保障学生在理论层面对核心知识有良好的理解吸收,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随后,教师可以根据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视野来建构认识,透过一些实例的分析解读,引发学生的思考,潜移默化地渗透对于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这种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难点内容也能有效化解。同时,这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基因表达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复杂和伟大,这样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生命意识的建立会很有帮助。

在教学《DNA的复制》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需要结合细胞分裂的过程,给学生讲解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DNA分子的结构特征,和DNA复制的一般过程。在探讨牵拉过程中染色体精细的复制与分配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讨论问题:“如果其中一条染色体牵拉时出错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揭开答案的同时,也必然会惊叹生命形成之初是从一个个微小的细胞中的条条染色体无差错的活动中开始的。这让学生认识到,生命个体的形成如此的复杂不易,唯有珍爱才能对得起自身上亿的细胞马不停蹄的工作。让学生从这个视角认识到生命活动的一些基本特点,这在促进学生更快地吸收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内在的生命意识,是课程教学多元目标的达成。

(三)以教材为核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

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落实生命教育时应当以教材为核心,通过发掘教材中能够用来进行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内容先做到了解和认识生命,进而为后续生命观念的形成做好奠基工作。

(四)从生命周期层面实施生命教育

随着学生理论知识的不断增多,学生对于生命认知的层面会逐渐上升。学习了基因的相关内容后,学生可以从遗传的角度了解生命特性;学习了细胞的相关知识后,学生能够认识到细胞的生命历程,并且会从细胞的角度出发,对生命周期有新的认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本身就是生命意识教育的直观体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对这些微观层面的知识有深入理解,也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指导方法,让学生能够对这些抽象的知识建立直观认知。一方面,教师可以多利用信息化工具优化课堂,让知识以更加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化解学生的认知障碍。另一方面,教师要多利用实例解析这些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些知识点的应用和体现,强化学生的学习认知,促进学生更牢固地吸收掌握知识原理。

(五)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观念

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时要联系实际生活,通过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观念和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科知识应用到健康生活当中。以“激素调节的过程”一课的生命教育为例,本课主要包括两个激素调节的实例以及激素调节的特点,两个实例分别是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一课中提到血糖平衡的调节受到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及神经调节的影响,是典型的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过程。其中,胰岛素对于血糖平衡调节的重要作用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糖尿病的分析以及发生相联系。因此,教师在对这一部分进行讲解时可以糖尿病案例作为课堂导入,通过运用学生实际生活中能够经常接触的真实案例来调动学生对于血糖平衡调节重要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传递通过控制饮食、多运动等方法来预防糖尿病的健康生活观念。这种方法既能够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强化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又能够充分发挥生物学知识在生命教育当中的作用,在基于课本的同时发展生物学科的生命教育。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知识点落实生命意识教育。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待各种生命现象,能够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珍贵。同时,这个过程也可以向学生传递正面价值,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能够建立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等。生命教育的融入会让生物课程的教学价值得到充分彰显,学生会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收获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亚平.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意识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0.

[2]张文祥.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3]邱岚.新课程下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民营科技.2020(09).

[4]李芳芳.创造生命的质量和幸福--基于生命意识培养的高中生物生命教育研究[J].2020(11):78-80.

[5]刘华,张连祺.农村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生命教育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2020(6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