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目前产品生产的重要手段,共线生产可以实现同一条流水线生产多种类型产品,将流水线充分利用,为企业提供远远不停收益。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也开始进行共线生产,带来利润也十分丰厚。但是,不同食品在进行共线生产时,是存在一些潜在风险,会对食品造成交叉污染,严重降低食品安全。所以,需要对不同食品共线生产进行详细地剖析,并采取可行性方法,从而有效降低食品质量风险,为国民生产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食品。
1.共线生产概念
共线生产即几类产品拥有相似的特性,可以借助同一条流水线进行产品生产,不需要额外添加新的生产设备,而且对现有的生产工序也不需要进行过多调整,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目的。在机械设备生产,以及食品生产当中较为常见。以食品共线生产为例,虽然对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明显作用,但是却因为不同类型的食品,其特性也各不相同,从而降低整体食品的生产安全质量,并加剧产品生产质量的风险。
2.不同食品共线生产的质量风险
为让案例更加突出,将食品划分为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两种,并选择保健食品中蜂王浆含片作为典型代表。在蜂王浆含片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对原材料凝固粉碎,并对颗粒过筛,与其他添加物混合,最后经过造粒与干燥工序,进行机械压片后包装,完成整个工艺流程[1]。涉及到例如粉碎机、混合机等多种生产设备。虽然蜂王浆含片主要以蜂王浆为原材料,添加例如蛋白糖、糊精等食品添加剂制成。但是在2016年的《药食同源食品和新食品原料名单总览》中,蜂蜜在食品与药品上划分较为模糊。这导致蜂王浆含片可以按照食品简单加工,也可以添加其他成分制成保健品。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保健品可添加种类要比普通食品多,尤其是活性成分物质,是普通食品不涉及领域。从产品执行角度分析,保健品与普通食品对于微生物指标有所不同,也会使用不同大肠群菌采样方案。尤其是对于蜂王浆含片这种既可以当做药物使用,又可以当食品使用,但是通常情况会当做保健品使用的产品,在卫生执行标准是以保健食品标准生产,而不是普通食品标准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蜂王浆含片与普通食品共线生产,会在生产设备中残留一些食品添加剂,影响普通食品正常生产。而且在生产人员在不同生产环节进行生产,也会出现物料粉尘散发带来的交叉污染。所以,只有在保障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风险特征,采取必要防护手段,才能进行共线生产。而且,要禁止两种产品同时生产,在更换生产食品时,要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洗,结果后才能进行另外一种食品生产工作,避免产品出现混淆现象,或者出现交叉污染,造成食品安全问题[2]。可以在对不同食品共线生产风险评估初期,使用鱼骨图进行简要识别,为风险识别提供初期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食品共线生产风险鱼骨图
3.不同食品共线生产的质量风险管理要点
3.1 风险评估方法FMEA评分a
对于食品共线生产质量风险评估,要成立专门评估小组,成员由质量、生产等多个部分技术人员参与小组建设,对生产环节涉及到各个要素,包括生产人员,生产机械,物料,生产方法与生产各个环节,使用合理方式对交叉污染等潜在风险进行评估。使用FMEA(Failure Mode and Analysi)评分标准,评估效果与质量较好。并将风险等级从1到5进行划分,将属性划分为严重、可行与可检测三个等级,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例如三级风险可能性,反映在食品共线生产中即潜在风险偶尔发生,但是不影响整体生产质量。而风险系数可以理解为由严重性、可行性与可检测性三者相乘获得数据内容,将其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低中高三档。风险系数处于在1分到8分为低风险,是食品生产可接受共线风险;而风险系数在9分到27分为中风险,需要采用适当手段降低风险,提高食品生产安全质量。如果缺少有效减低风险手段,则应采用其他方法规避食品安全;但是风险系数在28分以上,则是高风险,需要采取强制手段解决问题,否则生产食品不允许投入市场[3]。
3.2 蜂王浆含片与普通食品共线生产风险评估
针对蜂王浆含片与普通食品共线生产风险可以进行全方位评估。例如对物料进行评估,因为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的原材料不同,半成品与成品性质不同,容易产生食品安全风险。对这个问题进一步分析,可以总结为在物料存放时容易发生混淆,成品半成品存放也没有分别放置,产生产品混淆放置,加快食品安全风险增加。而且蜂王浆含片与普通食品在更换产品生产环节时,没有对设备、场地彻底清理,导致空气发生转移。即在评估项目的物料中,风险危害主要以混淆与交叉污染为主。物料混淆在严重、可能与可检测三种属性得分分别为5、3、3,所以风险系数就是45分,这个数字超过中风险的27分上限,所以被划分为高风险,需要使用适当方式对现有生产工序、方式处理,比如蜂王浆含片与普通食品物料与产品分别放置。同理,交叉污染在风险属性得分为5、2、3,风险系数最终得分30分,也为高风险。所以,在物料这一项内容,蜂王浆含片不建议与普通食品共线生产。而在对蜂王浆含片与普通食品进行FMEA评分后,可以发现除人员评估保持中等风险,其余几项考察内容,包括设备、物料、生产方法与环境都处于高风险。
3.3 风险控制相关措施
因为在蜂王浆含片与普通食品FMEA评分中,多项考察内容已经进入高风险范畴内,必须采取必要手段,降低其共线生产风险,同时,人员评估要素也要采取适当方式降低风险等级。对于人员管理,要做到预先对上岗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包括设备安全操作、清洗流程与清洗重点环境等,重视个人卫生,例如保持手部清洁,剪去长指甲等。将岗位职责落实在具体人员,从而提高员工个人卫生,促进员工规范生产操作。而且,在人员培训后,需要进行内容考核,只有合格人员才能允许上岗,从源头上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发生概率;对于生产计划、任务进行明确规划,确定食品生产种类、数量,以及生产进度,规范生产质量,注意物料安全,人员操作规范,设备稳定运行等工作,将以蜂王浆含片为代表的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按照规划进行共线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降低生产线因为产品更换导致交叉污染,规避半成品、成品的混淆风险[4]。在对评分项目进行有效处理后,风险系数均下降至10分以内,可以进行不同食品共线生产。
3.4生产线及生产环境清场检查
对于更换产品生产的清场检查,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并对内容进行记录。首先,要根据物料特性选择适合清洗剂,在溶解食品生产残留物料时,不会对生产线与生产环境带来其他污染物质,对于设备清洁具有重要意义。做到对设备全方位、无死角彻底清洁。如果设备存在清洗盲区,则将机械清洁更换为人工清洁,只有在设备彻底清洗后才能投入正常食品生产中,滤网在不同食品生产前进行更换即可。使用清洁验证,判断共线生产设备是否存在残留物。如果是难以有效清洗部分,则利用取样验证,检查保健食品活性成分是否仍然存在残留物质。按照生产计划相关安排,对生产工艺、检验流程明确,将上一种食品生产原料、成品等有序搬离生产车间。并将剩余辅料、半成品等包装封口,贴上相应标识,出车间,并对所有具有上一食品生产标识清点,记录数据内容。对于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原料、辅料,以及半成品、成品都需要分别存放,物料内容标识要清晰,保证不同食品没有混杂放置现象,并对物料出入信息详细记录,做到物料信息可追溯。对清洁区因生产而产生粉尘问题,要使用密闭设备控制粉尘进一步扩散,控制粉尘来源避免继续产生。使用符合生产标准的空气净化系统,对清洁区空气彻底清洁,利用清洁度检测,确保环境采样验证可靠有效。虽然使用以上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现阶段不同食品共线生产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降低产品质量风险。但是风险管理意识仍需要长期保持,对风险管理进行经验总结,分析问题产生原因,采用合适方式对问题有效处理,避免在以后食品生产中再次发生类似风险,提高食品生产质量。
4.结论
共线生产存在交叉污染,尤其是在食品生产环节,不同食品会加大交叉污染概率与严重性。所以,在进行食品共线生产时,需要考虑食品是否为同一种类,是否存在交叉污染等安全风险,严格落实风险管理,力求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食品。但是,如果没有经过可行性风险评估的其他种类食品,则不建议采用共线生产,避免对其他正常食品造成污染。
参考文献
[1]姜盼, 杨曼, 闫秀霞. 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食品供应链风险评价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9(8):45.
[2]曹世源, 周莉莉, 张鑫,等. 食品安全风险及其在食品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 食品安全导刊, 2020, 268(09):43-43.
[3]肖静, 邹萍萍, 田琳,等. 动物性食品过敏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及其控制措施[J]. 食品工业, 2020, 41;284(05):250-254.
[4][1]周玉柏, 牛志彬.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共线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智慧健康, 2019, 5(1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