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信息技术在解决化学教学中的重大难点问题方面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每一位高中化学教师都应主动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教学方法创新,让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变得更为高效,从而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1]。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目前信息技术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学科素养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式的改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里不断引进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多媒体教学设备,集图像、声音、投影于一体,给教学带来了更多的资源,也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为教师节约了很多备课时间。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发挥其独特的引导和组织作用,运用资讯科技,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要积极组织新课改,使现代教学方案更加多样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魅力,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突破口,以便更好地进行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为此,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多维教学优势,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并运用现代技术将某些重点和难点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拆分难点,突出重点,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原子结构与性质”的知识点讲解中,要让学生对原子的微观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教师就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直观化;再比如,在“获取洁净的水”的课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模拟,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高中习,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让他们对净化的原理和过程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识[2]。
二、学习方式的改变
新时期强调了让学生完成学习模式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合作学习转变。信息技术是学生探究知识的有效工具,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最新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在完成获取信息、拓展思维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旧知识和拓展新知识。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既能刺激学生的视听系统,又能把抽象语言转换成图像视频格式,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还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这也是学生学科素养完善的重要基础[3]。
三、要有明确的目标,注重知识积累
高中学生在化学中要严格执行制定的目标,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化学方法,从而逐步提高化学的效率和化学的成效[4]。以“基本营养物质”“关注营养平衡”为例,其小节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一些对人类身体有益的健康营养物质,让学生在了解营养物质的基础上,能够将其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把控我们每天摄入的营养物质量,实现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的双重把握。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老师的多媒体课件制定逐步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效果,完成自己的目标,实现全面发展。
四、利用好微课视频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微课作为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要教学工具,主要是将大量繁琐的学习资源浓缩成几分钟的简短视频,在视频中充分明白了的关键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对知识有较全面的理解。同时微课视频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让碎片化的时间被合理利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复杂的逻辑思维更加条理化、清晰化,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也更易于学生理解和实践。
例如,在进行“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教学时,其内容结构和原理较为复杂,学生一时之间很难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联系过程,这时候可以利用微课视频,通过几分钟简短地观看,学生就可以很清晰地掌握光的原理、以及光的相关化学知识。在微课学习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离子平衡的动态演示视频,并展开思考探究。这不仅是学生拓展学习过程,还是学生化学思维发展的过程。
五、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多元化的巩固作业
1.课前基础性作业
理论、公式和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在课堂前能够预习相关内容,会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于是,在“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内容的学习中,教师让学生在课前自行归纳总结本节的主要内容:首先整理出本单元的主要理论、公式和涉及的实验;其次,利用互联网搜索材料的渠道搜索有关这部分的资料以及视频,从而形成知识积累;再次,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思维导图,逐渐掌握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脉络,最终降低了课后作业再重复做这类型作业的可能性。
2.课堂探究性作业
高中生的化学通常枯燥单调,所以他们喜欢各式各样的有趣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特点为学生提供课堂展示的机会,例如可以每天都在课堂开始时问一次,“我们学过哪些化学知识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呢?”这个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减少了相关的课后作业。再如,在“关注营养平衡”内容的学习时,教师提前准备课件图片、视频,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拟人化的营养物质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有趣”,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知道人体内有哪些营养物质吗?它们之间有哪些反应和转化呢?”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对话交流中,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课堂的积极作用。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就通过问答就掌握了主要的内容,课后这类的作业也可以减少了。
3.课后巩固作业
在高中化学阶段的课后作业设计方面,实践和知识应用的重要性也不断被强调,作业设计应有效地让学生将生活实践与化学理论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实验能力是体现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要注重在课后作业设计中为学生留足实验能力训练的作业。例如,布置完成一些课内知识实验报告的作业,完成好的可以获得老师提供的一些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辅助教学已成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学科素养教学的有机结合和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因此,高中化学教师们应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使其在化学教学中能发挥更好的效益,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水平,促进学科素养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先茂.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4):165.
[2]王成续.教学做合一构建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的思考[J].读与写,2021,18(6):206.
[3]王娟.基于生本理念的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探究[J].读与写,2021,18(27):294.
[4]康碧霞.学科素养下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方法分析[J].读与写,2021,18(1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