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高中化学在高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核心素养是学生的终生发展之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从核心素养的角度,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设计,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化学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课堂教学中,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素质的人才。
一、以核心素养开展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1.高中化学专业核心素养的构成要求
在高中的教学中,各科目之间始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化学课程是最主要的课程,对基本功和技能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则是:首先,对学生进行宏观的认识和微观的探究,这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技能。第二,要使学生转变观念,均衡思维,这是使学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典型的化学思维符号。第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模式认知,使学生在这种能力的支持下,能主动地扩展自己的知识,并使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从而达到更高的理解层次。第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实践基础,也是学生全面掌握实验成果的关键。第五,加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化学专业人才的重要内容。
2.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开展化学素质教育时,要以化学核心素养为主要依据,开展课程设计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化学丰富的课程形式下,有效地把握化学的各种知识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化学知识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有很好的解决未来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和优良的品德品质,能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具有很强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并能正确地引导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积极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化学学科教育实践发展现状
1.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初中生的化学教学从初三开始,但初三学生同时还受到了中考的压力。所以,在进行初中化学课程中,由于老师没有耗费过多的精神,所以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教育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生物教学活动,并且由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也比较单调,所以无法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合理的调整,学生也无法主动的投身到化学学习当中。
2.课堂教学脱离实际生活
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运用学到知识处理日常中实际问题,在工作生活中运用化学。可是,化学教师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对化学专业知识的了解时,却更多的是与学生的实际工作学习生活相脱节,一味的给学生灌输化学专业知识,而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状况。最后使得学生完全没法真正的了解化学,而一旦学生认知意识与理论相脱节,则学生完全无从运用化学专业知识,而教育的目的也更多的是用来应付考试。
三、初中化学教师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路径
1.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的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以学习为主,他们每天要花十多个小时来完成学业,所以,他们的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不感兴趣,是由于学生觉得化学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些学生认为语文、英语可以用来交流,也可以用来写作,数学可以用来做日常的运算,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的使用却很少。但是,这个想法是错的,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存在化学,而有些同学却没有认识到它。教师在讲解化学知识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个人的爱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的实际运用。
2.运用实验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其学习过程应将二者高度结合。高中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即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教学比较重视,而对实验教学忽视。学生在进行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解、记忆大量零碎、繁杂的知识点,一个漏了的知识点很可能会导致一道题极重的答题分数变少。由于记忆的过程比较枯燥,并且占据了更多的时间,所以学生们很容易对化学科目打退堂鼓。而且学生在上学期间普遍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传统课堂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比如,老师讲的关于钠的性质,列了一黑板学生也不一定感兴趣,但教师一旦拿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或是让学生协助做实验,那么这些学生的热情与好奇心就会被充分调动。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多增加实验演练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并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理论学习中去。这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帮助。
3.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优化化学学习方式
许多学生由于没有发现一种适合自己的化学学习方式,所以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高。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种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他们转变原来认为死记硬背就能学好化学的思想,让学生先理解,再把它们记住,然后再把它们组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和总结知识体系。它不仅直观明了,而且便于同学们在横向和纵向上对同一知识点进行同异对比,查找和弥补知识的不足。
4.理论实践相结合,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化学理论都建立在实践和实验之上。在现在的化学课上,大家都是人手一本化学课本,老师们会在学生们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已经将化学的基础设备准备好了。并根据实际教学过程,呈现给学生看后一堂课就算完毕,学生们即使不预习,看老师的课堂实际就可以了解有关物质反应现象,以及有关化学物质会进行化学反应等的知识。学生们在试中如鱼得水,对任何化学物质和什么物品都可以进行的化学反应都记得一清二楚,但让他们会考试的学生们独自做实际就会发觉学生们对于器材无法落脚,记得了实践步骤,而对各种化学物质却没有确切区分,在真正实施起来时候也没有头绪,这就是很典型的没有实际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主要基础知识与现实相结合,不仅要记住重要的、基础的知识,还要用笔来练习,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基础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
结语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知识的运用和实践中,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在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业虹.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中国考试,2017(02):47-51.
[2]陈芬.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09):56.
[3]徐海燕.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7(09):12
[4]李莉.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7):86-87.
[5]赵淑丽.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J].知识文:库,2018(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