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食品化学与思政教学的融合策略

朱明军

三亚市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572022

摘要: 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影响食品领域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课程、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专业基础课食品化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有利于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育人。
关键词: 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DOI:10.12721/ccn.2021.15709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课程思政在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改进高校思政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已经很完善,但教学中思政理念尚为薄弱。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好食品化学课程将为接下来众多食品类专业课的学习以及毕业后所从事的相关科研、教学及产品研发等工作夯实基础。因此,通过依托食品化学这门专业基础课,将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等教书育人的内涵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让食品化学课程与思政课一起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食品化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策略

(一)食品掺假代价沉痛,诚信教育永不缺席

食品化学起源可追溯至18—19世纪,那时食品掺假事件频发,科学家们付出巨大的努力研究食品的天然性质,推动了食品化学的发展,伴随有效检测方法的出现及相关法规的制约,违法掺假现象得以控制。时至今日,掺假现象仍未杜绝,最典型的案例是三鹿奶粉掺假事件导致婴儿肾结石,我国启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级响应预案。此设计旨在激发同学们坚守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鼓励同学们践行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以及善良自律、宽厚正直的个人品德,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真正为人类社会造福。

(二)水分——携馕重温丝绸之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忆

往昔丝绸之路,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饮食文明成果得以传播。胡饼作为丝绸之路商人最受欢迎的干粮之一,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经烤制后水分蒸发制得,水分活度降低抑制微生物生长,故不易变质且方便携带,《后汉书》有“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的记载;唐朝胡饼文化发展至鼎盛;明代杰出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旅途中异常“出胡饼啖之”。尽管后期名称有变更,但其制作方法自汉代开始一直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带着丝绸之路的历史印记,飘香至今,制作经验流传千年。此处的思政设计,一方面,旨在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旨在使同学们理解“一带一路”、共同打造经济融合与文化包容命运共同体,这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向世界展现了一个伟大的中国,为世界人民共同开创更美好的明天。

脂类——辩证看待脂解氧化

脂类水解多数情况下会引起食品品质的劣变,脂类氧化也会使食用油脂、含脂肪食品产生各种异味,二者通常认为是不需宜的。然而,少数情况下却利用适度地脂解或有限度的氧化产生典型的干酪风味。世界上已报道的干酪有1000余种,使用不同菌种、特异发酵成熟方法可赋予干酪不同风味。世界各地的饮食习惯、文化风俗皆不同,选择的干酪生产工艺及偏爱的干酪风味也各不相同。这部分的设计旨在提示同学们:一要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全面的视角分析问题;二应尊重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差异,正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四个坚持”中所强调的,“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当代大学生更应以包容之心面对多彩的世界,大胆创新,在开放世界的广阔舞台上尽情施展专业才华。

(四)蛋白质——大豆蛋白综合加工,环保经济科学无价

典型的植物蛋白都可以由油脂生产的副产物来提取。以大豆蛋白的生产为例,原料大豆经脱皮、榨油后,脱脂豆粕可以进一步制成浓缩蛋白及分离蛋白。大豆的综合加工技术既提高了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在制备大豆分离蛋白时,利用该类蛋白质在等电点附近不溶解的性质,是利用学科知识指导生产实践、服务社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典范。最富中国特色、具有2000余年历史的传统食品——豆腐相传发明于西汉,其制作原理就是利用大豆蛋白的凝胶化性质。随着科技的发展,内酯豆腐因相较于传统豆腐具有产量高、蛋白质流失少等优势,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豆腐的生产从一家一户小厨房到千家万户大工厂都离不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传统食品现代化工艺的革新。该内容旨在深化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大家更深刻体悟到科学无价。该在讲解蛋白质胶凝作用中以豆腐为例,即将抽象知识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所学专业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信,激励大家“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当下努力学习、求索创新,未来同学们才能肩负起食品工业的重任。

二、食品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一)分小组展示

分小组展示可以让学生参与体验,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例如,在蛋白质这一章,可以就食品掺假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分小组找案例,进行民意调查,小组讨论后回课堂汇报,以提升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培养学生履行义务的责任心及严谨的科学精神,提示他们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将百姓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在风味化学这一章,可以让同学们分小组介绍喜欢的中国味,再引出酸、甜、苦、辣、咸、鲜、涩的讲解,以此培养同学们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二)开放式提问

在食品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适当进行开放式问题的布置。例如:在碳水化合物一章讲解美拉德反应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反映在什么样的食品加工中是需宜的,通过当堂进行话题的互动讨论,教会学生从自身专业角度思考,能为这个社会做什么。此外,也可以在课后作业或测试中适当引入诸如“请介绍你家乡的一种特色美食,并阐释其在加工过程中涉及的食品化学原理”“你打算如何利用学到的食品化学知识,来实现人生理想、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或“作为未来的食品科学工作者,你认为应当具备何种科学素养,如何体现责任意识与职业规范”等开放式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适当增加非标准答案课堂测试,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袋,在专业课作业上适当增加思想认识的内容要求,建立以学习效果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体系发展与建设的功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用好食品化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渠道,高度关注课程思政知识点与专业课程的呼应关系,充分挖掘知识点中潜在的思政元素,将多元化教学方式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环节中,实现在传授食品化学专业知识的同时,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寓德于教、寓道于教、寓乐于教,结合课程知识点讲前沿与发展、讲责任与使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祖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江洁,陈晨,姜爱丽,等.《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1,47(6):318-324.

[2]贾俊强“.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讨[J].现代面粉工业,2020,34(3):34-35.

[3]翟硕莉.食品化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初探[J].绿色科技,2020(5):235-236.

[4]陈志娜,叶韬,程婷婷.基于成果导向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修订[J].广州化工,2020,48(17):137-140.

[5]刘亚月,钟赛意,秦小明,等.高校《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8):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