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优化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措施

彭瑾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武关镇中心小学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广阔天地中,计算教学作为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乎学生数学基础的稳固,更是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起点。然而,传统计算教学往往侧重于机械训练,忽视了兴趣激发与思维拓展,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因此,探索并实践优化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措施,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将探究如何有效优化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以此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生动、高效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措施
DOI:10.12721/ccn.2024.15708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是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挑战性数学问题的实践之旅。它超越了简单的知识记忆与机械计算,转而聚焦于思维能力的深度挖掘与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此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需不断创新计算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容,使之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挑战性,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推动数学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活力。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及其他学科的重要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购物找零、测量计算还是科学实验,都离不开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因此,掌握扎实的计算技能,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至关重要。其次,计算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运算规则、分析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这一系列思维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面对复杂的计算问题,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尝试、调整和优化解题策略,从而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

二、优化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整合计算资源

教师可加大数学学科中计算资源的整合力度,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对教材整体内容进行宏观梳理,对接学生实际生活,围绕核心知识主线,筛选、整合计算资源,构建计算教学的框架。教师还可发掘各单元教材内容中计算知识的关联,帮助学生把碎片化的计算知识联结在一起,形成完善的计算知识体系,丰富计算课堂教学感性认知素材,降低学生学习计算的难度,为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小学生的认知大多数源于生活实际。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整合计算资源,对接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学科知识。面对从生活中提炼的问题,学生能直观地了解数学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加强对数学运算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超市中各货架物品的价格单,以及购物结算过程,为学生展示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结合超市中的物价板书问题:一斤苹果3.48元,一斤火龙果7.98元,小红想买两斤苹果和两斤火龙果,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对这种结合生活常识的问题,解答兴致较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增加实践内容,要求学生进超市观察日用品、米面粮油等的价格,并计算一百元能买多少东西。学生通过生活实践获得计算经验,明白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过程中,需要对准的是小数点而不是数字位数,强化了对数学计算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比课堂中教师单纯的知识灌输更有助于提升计算能力。

(二)创设真实情境

应用意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在计算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数学计算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引发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为深度学习的实践创造可能。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临时搭建的小商店里购物,计算找零。在此基础上教师加入打折促销活动,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还可在计算教学中打造一个旅行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制订旅行周期表,包括计算行程时间和旅行费用(住宿和交通费等)等。通过实际训练,学生掌握计算知识在旅行生活中的运用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离不开丰富多样的应用题的帮助。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包括工程题、概率题、利息题等,借助应用题创造真实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习。

如在学习百分数时,教师可以设计一场“未来理财小达人”的活动,让学生扮演家庭财务规划师的角色,面对一系列基于真实生活的百分数应用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首先介绍不同储蓄方式的年利率,如银行定期存款、国债、基金等,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利率是如何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的。随后,学生需要根据家庭模拟收入情况,制定一个为期一年的储蓄计划,计算并比较不同储蓄方式下的最终收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计算百分数,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财务决策,体验数学在理财规划中的实际应用。

(三)注重知识整合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和创新意识,离不开知识的整合。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将孤立的、零散的知识统一起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比如,整数和小数尽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整数和小数都可以视为同一个数域的不同表现形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宏观视野认识整数和小数,在计算小数时运用整数思维,在计算整数时也可以运用小数思维。教师还可以将分数、百分数等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明确分数和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如1/2=0.5),既能更快地提升学生的转换计算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此外,教师要提倡多样化算法,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计算,通过交流、分享和辩论,帮助学生成长。以“面积”的计算为例,有的学生用切分法,有的学生用互补法,有的学生用公式法,有的学生用近似法,究竟哪种计算方法更快捷、更准确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展开讨论,看谁说得对、说得好,提升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四)组织计算活动

在组织计算活动时,教师可推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的活动,对学生多种感官形成冲击,增强学生数学课堂学习体验。教师可适当增加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其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计算题是学生错误率比较高的题型,总是会发生缺少步骤、竖式对答案抄错、写错小数点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教师结合当前教学内容,适时组织计算专题竞赛活动,设置奖励政策,对正确率高、速度最快的前10名进行奖励。教师正规化的计时,营造紧张的竞赛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让学生在巩固课堂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拿到奖励的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鼓励没有得到奖励的学生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加强计算练习,争取下一次竞赛取得好成绩。通过组织计算竞赛,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生计算过程中的短板,为今后的学科教学收集参考依据,明确训练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为了培养学生扎实的计算技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教师要适当组织科学、合理的计算竞赛活动,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让学生在一次次进步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结语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数学学科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严谨态度的关键所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不断探索和实践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