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荔枝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化妆品中的研究进展

秦烨芝 孙娟娟

广州上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10000

摘要: 荔枝果香汁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在化工、医药、食品和化妆品行业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对荔枝果皮、果实和果核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化妆品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荔枝在化妆品行业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荔枝;生物活性;化妆品;研究进展
DOI:10.12721/ccn.2022.15707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荔枝是一种热带、亚热带水果,在全球20多个国家均有种植,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尤以广东、广西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荔枝肉厚汁多,清甜可口,果香四溢,深受人们的喜爱。除了是一种鲜美的水果外,荔枝还是一味传统中药,有着非常悠久的药用历史,能用来治疗糖尿病、高血脂、胃溃疡、瘰疬、腹痛腹泻、痔疮等疾病。荔枝的果皮、果实和果壳的营养成分丰富多样,因而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专家对其化学组成及药用价值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在化妆品、保健品开发及医药研究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

1荔枝果皮、果实和果核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

1.1荔枝果皮的生物活性

荔枝果皮含有半萜、黄酮类、多酚类、酚酸、花青素类、原花青素类、脂肪族化合物、多糖,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降血压血脂、抗肿瘤、提高免疫力、防动脉粥样硬化。郑公铭[2]等研究发现成熟和未成熟的荔枝皮中均含有多种抗氧化成分,未成熟的提取率更高,其中存在酚酸和黄酮类物质,且都有显著的抗氧化效果,与添加量有依赖关系,当提取物的添加量为0.04%时,效果要好于0.02%BHT。刘文群等[3]利用乙醇对荔枝果皮进行提取,当乙醇浓度为95%时,荔枝果皮乙醇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柑橘青霉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含量5mg/ml的荔枝果皮对柑橘青霉的抑制作用最大,不同含量荔枝果皮提取液的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均为90%左右,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与荔枝果皮含量呈量效关系,最高可达100%。周玮婧[4]对具有代表性的8种不同成熟阶段的荔枝皮的活性成分、抗氧化性能和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怀枝和妃子笑的原花青素、黄酮、多酚的含量相对较高,糯米糍的花色苷最高,8种荔枝皮原花青素均有较高的抗氧化性能,妃子笑皮的原花青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酵母菌和黑曲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周玮婧等[5]还研究了荔枝皮原花青素、VC、VE单独和复配后的DPPH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荔枝皮原花青素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与VC和VE均存在协同抗氧化效应。

1.2荔枝果实的生物活性

荔枝果实含有很多的糖分、蛋白质、脂肪、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黄酮和酚类物质等,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衰老、保肝护肝和增强小鼠免疫功能。林平舟[6]探索了4种不同提取方法对荔枝果肉中荔枝多糖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超高压提取方法从荔枝果肉中提取的荔枝多糖的含量最高,主要由鼠李糖、岩藻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研究还发现超高压方法提取到的荔枝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最高。张钟等[7]研究发现荔枝肉水溶性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宛氏拟青霉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与多糖浓度呈量效关系,高温和碱性环境下其抑菌活性降低。黄菲等[8]发现3种不同干制方式获得的荔枝果肉多糖对ABTS、FRAP和O2-·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热泵干制的荔枝果肉多糖抗氧化活性最强。

1.3荔枝果核的生物活性

荔枝核的化学组成有皂苷、酚酸类、蒽醌类、挥发油、醇、萜内酯、有机酸及酯、氨基酸肽类、糖类和矿物质等,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抑菌作用。张艳秋等[9]利用水提醇沉工艺对荔枝核多糖进行提取,并研究了其体外降糖活性,结果表明荔枝核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效果优于阿卡波糖。王洋等[10]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方法对荔枝核总皂苷进行提取,考察了其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所释放的NO和IL-6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荔枝总皂苷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且细胞毒性较低。方泽宇等[11]以当地特产镇隆荔枝为研究对象,通过醇提获得总黄酮,具有显著的DPPH清除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与总黄酮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抑制率最高可达85%。

2荔枝在化妆品领域的研究进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健康和美丽的追求愈加重要,对化妆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近些年,由天然的植物萃取而成的美容原材料备受大众喜爱,荔枝含有丰富的多糖、皂苷、黄酮、多酚类、原花青素等活性物质,可作为一种天然来源的功效成分用于化妆品中。中国国际美容网报道,荔枝核萃取液能抑制胶原蛋白酶、弹性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和酪氨酸酶的活性,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维持肌肤的弹性,改善皱纹,减少黑色素的产生,另外还具有一定的保湿和抗氧化功效[12]。巴斯夫也开发了一款与荔枝相关的化妆品原料荔枝提取物LitchidermTM,宣称具有与VE同等的抗氧化能力,且对MMP-1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另外还有保湿、保护皮肤免受紫外损伤等作用。潘永宽等[13]研究发现,较基础精华液,含有荔枝核多糖的精华液具有显著的即时和长效保湿效果,即使荔枝核多糖的添加量为0.1%,保湿效果仍可长达6h,并且其对皮肤的斑点和皱纹也有一定改善效果,另外采用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和人体斑贴试验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安全温和无刺激,荔枝核多糖是一种理想的护肤成分。谢阳等[14]以70%乙醇溶液为溶剂,采用超声波浸提法,经分离纯化从荔枝果皮中获得了根皮苷,根皮苷具有显著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优于美白化妆品中常用的熊果苷和曲酸,是一款高效的天然美白剂。王庆华等[15]以50%乙醇溶液为溶剂对荔枝壳粉进行萃取,然后对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抑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荔枝壳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多酚质量浓度为0.052mg/ml时,抑制率达50%,并且还发现提取物中可能存在多种协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成分。Kanlayavattanakul等[16]用70%乙醇对荔枝果皮进行浸渍,经正己烷和乙酸乙酯分离,获得酚类物质,主要是槲皮素、没食子酸和迷迭香酸,在ABTS、DPPH和FRAP试验中,其抗氧化活性明显优于抗坏血酸,并且还表现出不错的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具有细胞抗氧化活性,无细胞毒性,可用于化妆品中。Lourith等[17]研究发现荔枝果实提取物对胶原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有效的防止氧化损伤,且对MMP-2具有显著的抑制用作,甚至优于抗坏血酸,另外还可以抑制黑色素生成,对皮肤成纤维细胞无毒性,可应用美白和抗衰老化妆品中。

3总结与展望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素有美誉,深受人们喜爱,而今,中国的荔枝种植面积和年生产总量更是占到了全世界的80%和75%,是主要的荔枝产地。荔枝是一种季节性水果,在室温环境中容易腐败变质,进一步加工成果干、果汁和酒是延长保质期和满足市场需求相对有效的一种手段,但与此同时,也会产生数量庞大的果核和果皮被当作废物处理,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促进荔枝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有必要寻找新的产业链。荔枝中的活性物虽具有保湿、抑菌、美白、抗氧化、抗衰等多种功效,但在售的与荔枝相关的化妆品原料甚少,期望研发人员能在化妆品领域对荔枝进行更多的应用性研究,变废为宝,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董银卯, 李丽, 刘宇红, 等. 化妆品植物原料开发与应用[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9.

[2] 郑公铭,义志忠,张际标,钟冬晖.荔枝果皮抗氧化作用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04):341-344.

[3] 刘文群,韩伟,聂永建,杨光.荔枝果皮乙醇提取液抑菌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英文)[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22(02):293-296.

[4] 周玮婧. 荔枝皮原花青素的提取、纯化以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5] 周玮婧,隋勇,孙智达,谢笔钧.荔枝皮原花青素与VC、VE的协同抗氧化研究[J].食品科学,2012,33(03):5-8.

[6] 林平舟. 水溶性荔枝多糖的超高压提取技术及其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7] 张钟,张翠娇,海金萍,张玲,郭先霞. 荔枝肉水溶性多糖抑菌性研究[C].“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2010:377-380.

[8] 黄菲,郭亚娟,张瑞芬,张名位,刘洋,白亚娟.不同干制方式的荔枝多糖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比较[J].中国食品学报,2016,16(03):212-218.

[9] 张艳秋,郑炜,刘凯青,曲文笛,冯晨曦,徐多多.荔枝核多糖的水提醇沉工艺优化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研究[J].中国药房,2020,31(16):1995-2000.

[10] 王洋,庞康,钟远坚,杨玉婷,赵立春,王刚.超声辅助乙醇提取荔枝核总皂苷工艺优化及其抗炎作用研究[J].化学试剂,2020,42(10):1240-1245.

[11] 方泽宇,麦茵茵,周捷,黄海潮.荔枝核醇提工艺优化以及抗氧化作用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9,32(04):766-768.

[12] 田富饶,王旭强.荔枝核在化妆品中的研究现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3(04):46-48.

[13] 潘永宽,金焰,周恩旭,冼汉辉,覃晓琪.荔枝核多糖应用于功效化妆品的初步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21(05):60-66.

[14] 谢阳,赖维,万苗坚,谢小元,陈力.荔枝果皮中的美白剂根皮苷的提取、纯化及鉴定[J].中国美容医学,2008(07):1032-1034.

[15] 王庆华,邓志刚,刘山,卢汝莲,林燕飞.荔枝壳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J].日用化学工业,2010,40(01):31-34.

[16] Kanlayavattanakul M, Ospondpant D, Ruktanonchai U, Lourith N. Biological activity assessment and phenolic compounds characterization from the fruit pericarp of Litchi chinensis for cosmetic applications. Pharm Biol. 2012 Nov;50(11):1384-90. doi: 10.3109/13880209.2012.675342. Epub 2012 Sep 11.

[17] Lourith N, Kanlayavattanakul M, Chaikul P, Chansriniyom C, Bunwatcharaphansakun P. In vitro and cellular activities of the selected fruits residues for skin aging treatment. An Acad Bras Cienc. 2017 May;89(1 Suppl 0):577-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