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新的育人环境下,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关于物理课教学也呈现出全新发展趋势。在授课期间,教师需要关注高中生物理思维和学习能力有效发散和养成。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明确物理课今后改革方向,在组织教学期间,积极探索全新的授课模式,构建全新的物理课学习氛围,促使其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比较基础的物理知识,让其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基础课程内容,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效内化基础知识,让其能够形成良好的物理素养。
一、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阶段的物理课教学呈现出不良的现状表现,甚至存在着一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物理课教学质量。在物理课教学期间,关于育人思想在贯彻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桎梏性,侧重于学生成绩考虑,而忽略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品质建设,导致高中生的学科素养建设因此而受到明显局限。在教法上因为多种因素影响而存在着明显局限性,单纯针对课程内容进行灌输,而忽略学生物理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而且传统高中物理教学的课堂上老师们的侧重点大都放在了让学生对物理教材上的考点和重要知识点进行背诵记忆,让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囫囵吞枣”式学习,往往忽略了学生在课上听老师所讲述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这就造成了学生们对物理这一学科的“机械式学习”,只知其词不知其意,不能够对学到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并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二、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合理运用实验
从古至今,每一条物理规律和物理知识的形成的背后都有无数次的论证实验,所以可以这么说,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想要学好物理知识就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实验理论。在教学中更是如此,要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体验这一门学科的探究精神,就得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汇总中调动学习热气,充分感受物理这一门学科的魅力。举个例子,学生在学习“惯性和质量的关系”这一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生活中身边常见的物品来带领学生们进行实验,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多次进行实验观察,从而验证书本上的规律。教师还可以选用同一材质,不同重量的玻璃球,带领学生在木板上建立两个相同坡度的跑槽,将两个小球放到同一“起跑线”,相同时间退下坡道,再观察哪个小球跑的远,并记录多次实验的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经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探求,对最后实验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论证最后得到实验结论,这样比直接看书得到的结论,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尽量选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品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因为这样可以让物理这一门学科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来自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相关机构又对物理教学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养成基本物理知识探究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建立自己的物理核心素养的必备条件。在这个过程汇总,老师要做好自己引路人的角色,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建立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确立科学严谨的态度上好每一节实验课,使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物理来源于生活,是一门需要动手来实践的学科,其中包含了很多需要实验的教学内容,学生自己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严谨的意识,更能提升他们的探索能力。
(三)激发创新动力
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积极践行实践创新思想,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探索活动当中,创新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全新的的物理课学习环境下,能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并利用自身所具有的知识储备,就具体的物理知识进行实践探索,通过深入探究,让学生有效地内化基础的物理知识,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物理思维基础。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组织趣味的物理竞赛,如物理模型设计大赛,让学生在掌握常规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内在学习潜能的进一步激发,让学生的学习动力获得全面性提高。
(四)联系生活,强化学以致用
在物理课教学期间,教师需要积极践行生活化的思想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调研。就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和相关的文化素材进行资源发掘与整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相关物理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其在物理课领域的综合学习和探索能力。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进行实践探索,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搜集现实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案例,然后明确具体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索,不仅如此,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实验发掘中,根据具体的生活现象自主设计物理实验,然后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和深入探索,让学生能够有效内化相关的物理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五)创意作业,加强反馈训练
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新课改的思想内涵,在教学期间强调训练活动合理规范与创新。积极践行生本思想,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物理作业进行创新设置,让学生在作业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在训练环节进行优化设置,从而让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物理思维,并在作业探索的过程中,将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技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学生的思维基础,提高其在物理世家问题方面的分析与探索能力。在设置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兴趣需求积极设置训练专题,将同一类型的物理问题进行整合,然后引导学生规范参与专题训练,利用所学知识针对实际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不仅如此,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整理学习经验,分析自身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
(六)微课助学,拓展教学空间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跟随新课改的脚步,加强微课这一载体的规范性应用,充分发挥微课所具有的助学功能,加强教学空间进一步拓展和开发,从而保证所构建的育人环境更加宽松,让学生能够在现代载体和微课资源的助力下,自主地参与到物理课学习和探索当中。首先,在微课的助力下,教师有效地转变授课形态,合理构建翻转课堂,引导学生根据微课中的内容进行合作探究。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组织物理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新课改的发展趋势,在施教期间,需要关注课堂实效,并在具体的授课活动上进行创新。为了保证所构建的物理课教学更加规范,所呈现的效果更加突出,在教学期间可以通过文化导入、有效提问、情境创设等多种授课活动规范组织,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促使其在课程学习和体验的过程中,内化课程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物理课学习领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秦圆圆.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的优化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13)
[2]李玉中.中学物理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