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着眼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阶段,教师除了要运用相关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向学生进行教授之外,还需要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讲解和操作示范,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操作过程,化学实验结论等等。但是众所周知,高中化学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一些器材就可以实现的,因此,教师为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就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相应的问题去不断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去积极的探索,使得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在当前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不断掌握实验过程中所需要观察和注意到的具体事宜,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时,首先,教师要将教材中出现的相关内容向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本节课出现的重点和难点有初步的印象和掌握,随后,教师在开展相应的化学实验,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各种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相关实验,让学生有更加直观,更加全面的认知。另一方面,对于危险性较低,操作较为简单的化学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开展动手操作。使得学生对于化学操作实验的步骤和过程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对于所学知识点也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本节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被大大激发。随后,教师可以针对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具体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去思考,去观察,去领悟,去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2 结合生活,激发探究兴趣
化学是经过千百年来,由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学者,教授,科学家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所形成的一种科目,学习化学知识是为了推动社会更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化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将化学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与生活进行紧密的连接,使得学生能够发现化学知识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
如果学生对于所学科目能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被大大地激发,学生会愿意主动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教材中出现的相关奥秘,会将不断学习知识点作为自己日常生活中兴趣盎然的一件事情。此外,学生对于所学科目具有较强的积极性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且会使得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操作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学生会对于化学教材中出现的相应知识点不断的进行发掘,对于教师通过问题情境教学法所提出的问题,会主动进行探索和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讲到“硫化氢”气体时,就可以充分地借助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向学生进行本节课的讲解。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还可以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某地区将硫化氢气体外泄,会对于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等等。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针对以上视频中出现的相应情况,我们应当如何面对?”针对这样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学生会感到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进而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尝试着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和思路,使得教学氛围和教学过程更加轻松愉悦,让学生不断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3 关注社会,深化知识理解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有很多社会性话题已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不得不引发我国全体人民的关注,比如资源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能源问题等等,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社会现象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向学生进行相关概念的传递,让学生能够增加社会责任感,了解到我国现代社会与化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教师在教学“钠”这节课的时候,由于学生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可能对于钠这样的物质,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少。因此学生对于钠及其化学属性等不太了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一定的例子向学生进行灌输。比如钠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在科技中的运用、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等等,通过相应的社会现象,让学生了解到钠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钠有关的实验让学生进行直观的观察和了解,这样一来可以使得学生进一步对钠这样的化学物质有一定的了解,全面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印象,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4 巧用故事,促进思维发散
众所周知,由于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好玩心,注意力也较难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通过积极的开动脑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巧妙地使用故事教学法,使得学生对于化学相关知识点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情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不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如在教学“维生素”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故事教学法,使得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准备一个故事,向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缺乏某种维生素会使得我们的身体聚合怎样的改变,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的身体出现怎样的现象,就意味着缺乏着某种维生素等等,让学生通过故事引发思考进一步让学生能够将故事中出现的相关情境与日常生活中自己观察到的情境进行对比和联系,不断加深对于维生素这一章节的理解和认知。
5 创设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中阶段,学生不仅仅有着相对成熟的思维认知能力,并且在生活中也逐渐的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对于一些化学知识与现象感到熟悉,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又比较的陌生,这就为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带来了非常多的困扰。而借助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就能够非常快速、有效的帮助学生去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感知与化学知识更好的衔接起来,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巧用故事,关注社会,不断结合生活等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高中化学的讲解,使得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够得以拓展和发散,不断深化学生对于化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全面提升学生化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英占.浅谈情景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294(18):30-31.
[2] 卢红青.问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6):6-7.
[3] 李哲.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情景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0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