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旱稻栽培与病虫害的生物农药防治技术研究

​曹成龙 尹士芳

1.山东省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316; 2.山东省济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东济南,250004

摘要: 在旱稻生长的过程中极易受到病虫害的威胁,栽培人员通常会采用化学药剂的方式消除病害,但其不合理的防治方式,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本文根据山东省济南市多年来的旱稻栽培经验,对旱稻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重点阐述了防治其病虫害的生物农药技术,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 旱稻栽培;病虫害;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DOI:10.12721/ccn.2022.15708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我国山东省济南市的旱稻研究人员,将生物农药防治技术应用到了旱稻虫灾的防治中,经实践证明,此类防治技术对虫害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旱稻的品质。

一、旱稻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旱稻种植不同于其他农作物的种植,其对地形地势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不适宜水稻种植的地形,都可以种植旱稻,并且其对土壤的要求也较低,但在选择旱稻的种植地时,应尽量选择中性和酸性的土质。在开展旱稻的播种工作前,需要利用耙压等手段进行整地,以此提升土壤的平整度,为旱稻的播种工作奠定基础。

(二)选种

旱稻的品种要远远少于水稻品种,因此,许多种植户在选种时,都会选择水稻的品种在旱地进行种植,但需注意的是,选择出的水稻品种必须要具备抗旱、抗寒以及发芽率高的条件,才能够将其在播种至土壤上。栽培人员在购种子前必须要核验供应商的资质,尽可能选择优质供种企业。在正式播种前,还需对已购种子进行精选,将混入稻种中的杂草种子彻底清除,提升旱稻的生长质量。我国山东省的旱稻种子十分出名。例如:旱稻297、临旱1号以及绿旱1号等,这些旱稻种子的耐旱性十分强,种植人员在选择稻种时,可优选上述品种。

为提升稻种的存活率,在播种前7-8d,需要将稻种放置阳光充足的区域进行晒种,并使用种衣剂将未包衣的稻种进行包衣,以此实现消菌杀毒的目的。

(三)播种

我国山东省济南市区域内的栽培人员,通常在日均气温11-13℃时开展播种工作,现阶段其主要采取撒播、点播以及条播这三种播种方式,开展旱稻的播种工作。条播的播种方式是济南市种植人员应用频率最高的播种方法,这主要得益于其操作简单、管理便捷的特殊优势。栽培人员若采用该种播种方式进行播种,必须要规划好稻种的行间距与宽度,一般情况下,行间距应控制在25-35cm内,每亩播种5-9kg的稻种,栽培人员可结合播种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播种深度,山东省大部分旱稻的播种深度都在2.5-3.5cm内,经实践证明将播种深度控制在此范围内,有利于稻种出苗。除此之外,播种人员在播种时,必须要保证稻种的均匀,完成播种后需对其进行镇压和覆土,当土壤水分充足时,其覆土厚度应控制在3-5cm,在旱季土壤水分不充足的情况下,应将覆土厚度控制在2-3cm内,但具体的覆土厚度并不是固定的,以我国山东省济南市为例,其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量较为集中,当地在雨季播种旱稻时,普遍都会将覆土厚度控制在3cm以上,因此,播种人员在开展覆土工作前,应对种植地的气候环境以及土质情况等自然条件进行综合考量后,合理规划覆土厚度。

(四)浇水施肥

旱稻的抗旱能力较强,通常自然降雨就能够满足其生长需求,若遇见自然降雨量极少的情况,需采用人工灌溉的方式,为其补充水分。但需注意补水量,过多或过少的浇灌量都可能影响其生长质量及产量。种植人员可根据旱稻以下生长特点为其规划补水量,若旱稻的叶片存在卷曲的情况,意味着其极度缺水和养分,种植人员每亩可为其补水300-450m3,并施加1-2次肥料,第一次施加肥料需将肥料用量控制在65kg左右,第二次应尽量在降雨前施加,控制在45kg左右。

二、病虫害生物农药防治技术研究

相较于水稻,旱稻的根系更为发达,因此,其抗虫害能力十分强,即便出现虫害也只是轻度的,无需对其进行防治。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农药使用规程越发成熟,应用范围越发广泛,对我国旱稻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

(一)新垦山地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自2015年以来,我国山东省逐步扩大了山地的新垦规模,并将大部分山区的新垦地转换成了农业用地。在新垦山地中培育旱稻,可采取以下生物农药的防治措施抵御病虫害。

其一,单药剂治疗。每670m2亩旱稻施用2.5亿kg孢子,并辅助施加3-5kg的金龟子颗粒剂,并将其与13-16kg的细土或者有机肥混合后,均匀撒播至土壤上,完成药剂的撒播后,可采取点播的播种方式进行播种,这种防治技术能够帮助旱稻有效抵御病虫害40-45d。

其二,复合药剂治疗。这种治疗技术就是将生物有毒农药与绿色农药进行混合搭配防治。在济南市等周围新垦山地,可以将生物农药呲虫啉与氯氟氰菊酯以1:1的比例进行混合后,喷洒至旱稻叶片上。复合药剂治疗方式的杀虫效果十分理想,其不仅能够将旱稻中的大部分害虫消除,还弥补了传统单药剂治疗方式的不足,具有十分显著的渗透、消杀作用,其药效可维持在30-35d左右。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旱稻的安全性,避免其产生毒害。当旱稻受到二化螟或卷叶螟的侵袭时,可在上述混合药剂的基础上,每670m2辅助施加6%阿维素菌乳油5ml,并将其与8kg水进行比兑均匀喷洒至旱稻叶片上。

(二)熟地旱田

一般将土层表面不储水的梯田或无法浇水的耕地叫作熟地旱田,此类田地是虫害的多发田地,较为常见的虫害有二化螟、稻飞虱以及卷叶螟等,在济南的雨季,二化螟以及卷叶螟会分批进入旱稻的种植地,对旱稻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熟地旱田的生物药剂治疗方式与新垦山地不同,当旱稻的出现枯心的情况时,每670m2可用白僵菌可湿性粉剂22g比兑32kg的水,均匀喷洒至旱稻叶片及叶心上。在旱稻的孕穗期到其成熟期,卷叶螟的幼虫会附着在旱稻的初卷叶上,此时可将25g的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比兑35kg的水,均匀喷洒至卷叶上。在稻飞虱的多发期,每670m2可采用将25kg的水兑以1700倍的白僵菌分散剂,均匀喷洒至叶片上。

三、生物农药防治注意事项

首先,在采用生物农药技术进行病害的防治工作前,应根据旱稻的实际受害情况为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在混合药剂前,应对不同药剂的毒性以及抗性展开研究,例如,在使用白僵菌可湿性粉剂时,严禁与其他杀菌药剂混用,但其可以与其他杀虫药剂进行混合使用,经实践证明,大部分生物农药都可以与杀虫剂搭配使用,并且其杀虫防治效果十分显著。其次,种植人员在开展施药工作时,应科学规划施药时间,以济南市大部分旱稻地的施药时间为例,种植人员应在14:00或15:00以后进行喷药,在施药的过程中,要确保旱稻穗期具体充足的兑水量,每670m2可兑水35-40kg。最后,种植人员应严格控制生物药剂的混合比例,不同药剂的药效不同,因此其兑水比以及兑药比也需要进行调整,若种植人员无法合理控制药剂间的兑比量,可加大兑水比重。例如在混合呲虫啉与XC12的增效药剂时,种植人员可结合具体情况对粉剂的悬浮率进行调整,在病虫害的高发期可将其悬浮率从原有的75.18%上调至89.06%,以此提升药剂的治疗效果。

总体而言,种植人员开展旱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时,不仅要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还要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以此提升旱稻的产量,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2]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庞大人口基数的需求,为提升粮食产量,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旱稻种植栽培技术的使用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但在其生长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类虫害的破坏,为提升旱稻的生长质量和效率,种植人员应不断加强其虫害的防治力度。

参考文献:

[1]王毅,刘本同,秦玉川,等.旱稻栽培中病虫害的生物农药防治技术[J].南方农业,2021,15(18):65-66.

[2]宋伟丰,潘亚清,翟喜海,等.旱稻研究进展与栽培技术初探[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21,40(1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