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政策下的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依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让学生在减轻负担的同时依然能够扎实掌握计算技能,老师们必须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升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小学高段学生计算能力薄弱的一个关键症结在于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加减乘除这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构成了数学运算的基石。如果这些基础知识没有牢固掌握,学生在面对复杂的计算题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准确而迅速地得出答案。
(二)教学方法不当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往往过分聚焦于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思维方式和步骤的细致指导。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在面对复杂计算时,虽然最终得出了正确答案,但计算过程中却漏洞百出,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一旦遇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学生便难以应对,容易出错。
二、提高小学高段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计算能力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他们在学业上取得全面成功的关键助力。良好的计算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也为他们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提供坚实的支撑。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理解科学知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计算能力构成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石。它不仅关乎数字与符号的运算,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条理清晰地组织思维,逐步推导,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数学技能,更促进了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高段数学计算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运用合理的教育方式
在当今的学校教育环境中,为了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教师们纷纷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上,他们不仅传授给学生多种计算技巧,还着重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发展上尚未成熟,面对教师传授的多种计算方法,他们往往会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们需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不仅要确保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还要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意味着教师需要采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易于理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提升计算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是影响计算能力的重要因素。在数学课堂上,部分学生表现出学习态度不认真,进行计算时马虎大意,导致计算结果频繁出错。在考试中,这种不认真的态度更是成为失分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们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有效的引导和监督,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计算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通过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计算能力。
(二)指导学生计算方法
算理是构建学生计算能力的核心框架,缺乏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渗透,学生的计算学习将趋于表面化,难以触及数学计算方法的本质及其应用场景。因此,教师在数学计算教学中,需有意识地深化算理剖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与内容,促使学生对数学符号和数字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摆脱“学不得法”的困境,丰富其计算技巧。
以“解方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生活化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构建解方程的方法。通过提出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社区原本种了x棵树,后来社区管理人员又种了8棵树,现在总共有22棵树,那么社区原本种了多少棵树呢?”这样的问题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引导学生列出方程x+8=22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为了找出x的值,我们需要对这个等式进行怎样的运算,才能让等式的一边只剩下x呢?”这个问题明确指出了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专注于思考如何消除等式左边的“8”。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逐渐联想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于是,学生可以列出x+8-8=22-8,通过简单的计算,求解出x的值为14。
(三)把握学生计算基础
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必须基于对学习者的全面了解,包括他们的心理特点、知识体系和能力基础等。在数学计算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学摸底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及时掌握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的学习动态,以便准确评估他们的计算能力基础,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以“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导学案来设计前置性学习任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和准备。导学案中,教师可以首先列出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供学生回顾和巩固。接着,可以设计一些整数乘法运算的训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记忆。导学案还可以包含一些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小数乘法算式的比较分析。例如,给出几个小数乘法算式,让学生判断哪些算式可以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化,并比较简化前后的计算结果是否一致。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完成导学案的相关内容,并标注出预习时遇到的疑问和困惑。这样,教师在课前就能通过分析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了解到学生在乘法运算定律记忆、整数乘法运算中的灵活运用意识以及向小数乘法计算迁移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更为凸显。继续使用这种模式,会抑制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对其后续学习造成阻碍。面对这一现状,教师需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课堂体验。通过优化教学,让学生掌握更高效的学习技巧与方法,为深入学习高端数学学科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晶.多样化教学提升小学高段数学口算能力探究[J].考试周刊,2019(60)
[2]韩振华.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