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物理教学中的思政及德育教育的渗透

桂训木

江西省九江市经开区港城中学,332000

摘要: 物理是初中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但是,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局限,教师常常忽视德育,致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不能有效提高。对此,教师一定要加大重视,采取相对合理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将德育内容渗透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整体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
关键词: 物理教学;德育教育
DOI:10.12721/ccn.2021.15702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物理学科作为初中课程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学科,是对自然规律知识的解答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注重德育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新教育观念,构建多元课堂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快节奏的生活也为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辩证法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让学生亲身深人实践中,才能感悟到物理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而实现对物理规律、方法与本质等的深人理解。鉴于此,初中物理教学应尝试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模式,通过自主学习计划的拟定、自主教学评价的实施等,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进而达到更加突出的物理教学效果。以“质量与密度”的教学为例,在讲解密度时,教师可引入“非牛顿流体、气凝胶”等创新材料的物理原理讲解,帮助学生建立逆向思维,了解不同材质、不同质量的物体中密度的体现,进而摆脱物理实验教学“非木块、天平、橡皮泥不用”的固化局面,使物理教学内容不断得到丰富。

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在组织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阶段,如果想要提升教学有效性,让德育内容合理地与物理教学相结合,保证学生在掌握基本物理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道德素养,那么就应该从多个层面、全方位进行考量,采用相对合理的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了解以及认识到祖国的强大。因此,为了能有效将物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在一起,教师需要依托教学内容,将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细致地讲解给学生。比如,教师在机械运动相关内容讲解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关于运动方面的知识。如,在《庄子》中明确记载了“飞鸟之影未尝动也”的见解,充分表明了对运动即时性的深刻认识。再比如,在电磁学相关知识内容讲解期间,可以为学生介绍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其在时间以及应用上,都要远远优先于国外。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介绍,学生可以深层次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结合教材内容综合对比分析,能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热爱祖国,从而更努力地学习。

三.不断整合物理教学中的科技新成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物理学科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物理教学不能照本宣科,而应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加强学生的认知,避免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陷人盲点和误区。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系统解释,鼓励学生对物理实验进行自主设计及操作,以此对所学知识进行不断的巩固与回顾,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理论联系生活,引导积极探索

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拥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对此,初中物理教学应以现实生活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诸如,通过了解事物运动规律掌握机械运作原理;通过功率及机械能的学习优化城市供电网络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五.注重情感导向,提升审美意识

物理作为理科类课程,本身倾向于理性思维的运用,这也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缺失,一味地采取机械性的讲学方式,久而久之,学生缺失了对物理学美的探索,进而对物理学习形成了枯燥乏味的印象。核心素养下,情感导向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良好的情感引导能够有效地改变学生对物理的固化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更有利于融洽学习氛围的构建。

六.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世界观教育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科学世界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培养非常有力。经分析,很多规律以及概念的确立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以及激烈斗争所获得的,如布鲁诺以及伽利略等,都因为“日心说”遭到了严重迫害。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针对概念以及规律的讲解时需要结合其建立的过程,深层次挖掘德育元素,以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在教学期间,从物理学序言开始,直到课程知识全部讲解完毕,教师都要充分掌握内容,并能细致地为学生讲解,保证学生了解世界是由物质所构成的,而物质则是不断变化和运动的。比如,机械运动以及电磁振荡等,都是不同形态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这些运动形式可以进行转换。世界上的物质十分多样,并且极为复杂,但从某种程度上分析,虽然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依旧可以从中探寻到相应的规律。科学的任务是要探究和揭示物质运动规律,最终可以合理利用这些规律,从而更好地改造世界。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物理知识,看清楚这个世界,进而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七.利用综合效果评估物理教育。在对物理教育

进行考评时,不能仅仅依赖于考试分数,而应从综合效果进行评估。总之,对于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要从知识表达、兴趣爱好、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操水平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是全面、真实并且才有参考价值的。

结语: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鉴于此,教师应正视在教育中遇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探究解决,教给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思维的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优化和提高。树立起创新观念,谋求物理教学与核心素养间的契合点,通过构建多元化课堂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收获,真正达到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莫辉波.基于立德树人的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0(05):2.

[2]王耀培,曹传涛.高中物理课程德育的实现路径[J].新课程研究,2020(08):25-26.

[3]苏立芹.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J].吉林教育,202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