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善于转变教学策略和理念,积极捕捉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利用具体的生活现象来落实授课,让学生能够在掌握重点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把理解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实际,提升应用能力。生活化教学理念是当前所提倡的,而物理也是一门建立在实验教学上的学科,如果将教学重点和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相互融合,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意识到学习物理的价值和实用性,以此提升整体收割效率,所以教师应融入生活化理念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针对于融入生活化理念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必要性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注重融入生活化理念来提升教学质量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物理教学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各重要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更新教学手段,让学生将掌握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而根据实际教学现状研究发现在教学中落实融入具有生活化的情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显著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在物理教学工作中学生只会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甚至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具备了各种物理知识的体验,但是实际上却未能更加深层次的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要想让学生吃透物理重点,提升学习效率,就应注重培养观察能力,为学生构建物理知识和经验的关联性,并重视生活经验积累。在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实现融入生活化理念会落实强化生本课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注重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展现出学生自身价值,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系数,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掌握的物理知识和现实中的生活现象相互联系,以此加深理解,对生活现象有实质性的认知,并且在物理教学工作中融入生活化理念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感受到亲切感[1]。
二、针对于融入生活化理念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可行性对策的探究
(一)创设生活化课堂
生活和物理学科有着深远联系,在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各种物理现象都能够实现利用所学习的物理知识解释说明,像家庭照明、炒菜做饭等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理现象,甚至发生的火灾以及在遇到火灾时怎样落实自救也是物理中的重点内容,而教师则应让学生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积极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并在课堂中创设生活物理实验,把生活现象引入到课堂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远比其他人介绍记忆的深刻,所以教师应善于利用物理中的重点内容来为学生创造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加深探索,提升主观能动性,并拓展视野,丰富自身物理知识储备,在这一教学背景下不仅能够降低教师教学压力,同时还能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为了实现让物理教学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把生活中用到的物理知识融入到课堂中,和学生共同开展实验验证,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知识追求向往,形成良性循环,提升整体授课质量。
课后作业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课后作业会巩固所学习的重点知识,构建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但是在传统物理课后作业布置工作中缺乏灵活性,而且课后作业没有和生活常识、当前生活热点联系,从而影响了学生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应善于融入生活理念来布置具有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电能和社会发展”这一内容时,则应为学生融入电力汽车、太阳能发电技术等,通过布置这种生活化的作业来锻炼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并提升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的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弃材料加强动手操作[2]。
(二)善于观察日常生活
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展阶段,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由于部分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应发挥出自身引导优势,让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渐过渡成为逻辑思维。因为在一开始接触物理学科时,学生需要教师给予更多辅导和支持,而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应注重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因为教师的个人素养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善于反思,积累丰富素材,从而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第一,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关注当前的科技动态,以此来加强知识储备,并利用业余时间观看前沿科学报道,从文献期刊当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挖掘更多物理资源,实现在课堂中引入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引发学生共鸣,吸引其注意力,通过这种手段还会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物理学科的必要性和价值,实现采用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
(三)落实加强实践操作
物理学科本身就具有广泛性特点,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落实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所以实验是让学生高效学习的关键途径。而对于部分物理实验来说,较为抽象和系统,学生有可能未从接触过,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难度,教师要实现在物理实验教学工作中融入生活化理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各种物理现象和概念。例如,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发电机转动的原理”这一内容时,则应善于改变传统实验策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并准备发电机当做教学素材,带领学生共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再为学生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究发电机转动的原理,为了实现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始终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生活中的摩托车、汽车的构造,更加直观立体地掌握发电机的原理,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发挥出自身引导优势,时刻观察学生实际表现,当发现学生群的疑惑时,应给予科学指导[3]。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应用物理知识的现象,像电功和电能、安全用电、家庭电路等,都是学生较为常见的物理知识应用实例,在物理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所存在的密切联系,在实验过程中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并灵活地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升综合能力。再例如,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家庭电路”这一内容时,要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给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像同学们知道完整的电路有几部分共同组成的吗?在我们的家庭中电灯工作需要具备哪一些条件?在家庭电路当中总开关和保险装置连接顺序能够随意更改吗?让学生能够在相互交流思考中准确把握和认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再利用信息技术出示家庭电路图,让学生们共同观察控制灯的开关应接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这样接控制灯的开关?当学生将自身的想法表现出来后,为了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以下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具备安全意识的背景下,尝试利用试电笔来检查桌面上两孔插座,哪一个孔是火线,哪一个孔是零线?”,通过利用问题引导以及自主实验探究落实教学工作,不仅能促使物理教学和生活化理念相互融合,还会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具备良好生活技能。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空间,所以教师应将信息技术、生活化理念、物理教学工作三者相互融合,让学生更加真实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对于学生群体来说,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在学习时,很难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并对物理学习产生抗拒感,而教师组织各项教学活动时也不愿意主动参与其中,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则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采用,教师也要注重学习,具备良好信息技术素养,实现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现代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对物理学习减少畏惧心理,提升学习的热情,以此来提升整体授课质量[4]。
三、总结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在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注重融入生活化理念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更加注重教育事业的进步,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而各学校承担着为社会输出优秀人才的任务,所以要注重采用新型教学手段,而物理作为融入日常生活的实践型课程,具有较强综合性,不仅要为学生开展理论教学工作,还要让学生将握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创设生活化课堂、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加强实践操作以及落实从实际出发处理问题,以此来将生活化理念融入到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提升整体授课效率,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提升物理教学质量,为促进物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莉.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8,32(08):61-62.
[2]蒋轲.初中物理教学中阶梯式教学评价的应用浅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32(08):61-62.
[3]邵玉璇.源头活水,渠清如许———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学探析[J].中学物理,2018,32(08):61-62.
[4]陆良平.立足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差异: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探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0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