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弥利彬

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北极镇初级中学,713507

摘要: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素养是指一个人的素质及其内在修养。而物理科学素养就是指学生在-段时间的物理学科学习之后所拥有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素养,通过所学到的物理学科知识以及相关物理观点来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运用这些物理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物理科学素养。本文立足于初中物理教学角度,分析了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科学素养;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3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在中学教育改革过程中,《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了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正确认识“物理素养”这一理念,进而才能贯彻落实培养未来公民物理素养这一要求。具体来说,物理素养是一种个人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用物理视角进行思考,并不断积累物理方面的专业知识,逐渐形成物理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而合理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内在涵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

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物理教师一时很难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习惯先讲述理论知识,占据主体地位,采取“灌输式”的物理教学。尽管学生在学习-些复杂的概念及物理定律等现象时,教师也因为节省学习时间,大多先让学生先死记硬背,课堂时间充足的时候才会采取实验教学,打击学生的物理实验兴趣,物理学习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发生变化,影响到之后的物理学习。

(二)过于重视学生的物理成绩,忽视实验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课程在整个初中课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物理考试成绩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面的升学考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将物理考查的重点作为教学重点,这使一些没有被列为重点'的物理实验被忽略,相关的实验教学设计少甚至没有,学生的实验实践操作减少。以至于学生虽然对某个物理现象实验充满好奇心、感兴趣,但因为不是“考试重点”导致相关的实验教学没有开展,这样不利于初中生的物理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措施

(一)结合物理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物理观念及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的物理实验演示,学生能更为直观地理解物理的概念和定理等理论知识的同时,激起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带动学生主动进入物理学习中,提高课堂的实验教学效果。而与理论结合的这种物理实验演示方式往往与多媒体应用联系密切。

例如,教学初中物理关于“平抛物体的运动”内容,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课展示平抛物体的视频如一颗子弹直接从水平面射出,让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轨迹。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物体平抛运动的特点及规律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CAI软件进行物体平抛运动的物理实验演示:两个小球分别在同一高度同时进行垂直落体、水平方向射出运动,给水平方向射出的小球不同的速度,提问学生,“从这个物理实验结果,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无论水平方向射出的小.球的速度多快都会同时落地,但是水平方向射出的小球速度不同,射出的水平距离不同。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并掌握平抛物体的运用规律,平抛物体的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运动时间只由高度决定。

(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完成对基本框架的构建

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之后,他们在生活中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发现问题,从而运用科学态度去解决好遇到的问题。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培养他们形成严谨的态度,同时还要教师以物理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基本框架,这样课堂学习就不再是枯燥的教师讲、学生听,而变成了由学生提问、教师给予解决的教学模式。传统课堂上教师会提出明确的物理问题,学生仅需根据固有步骤就可以轻松解答出问题。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机械化的,他们根本没有独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的时间,长此以往必然对其科学探究意识的形成不利,也自然无法理解深层次上科学探究的含义了。

例如,在“力与运动”教学中,笔者一般会带着学生对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进行探讨,经提出猜想之后假设验证,最终给出结论。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极大地减轻了教学负担,也缓解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课堂上教师不需要回答学生的大量问题,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比较短促。但是在这种模式影响下,学根本无法做到自主思考,因此自然也很难提升其探究性能力。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我们教学应该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让他们主动去发现、提出并思考问题,把探究的过程看成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目标中融入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时间来,以供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为其提供科学方法与知识等相关内容的引导,这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初中生探究能力非常重要,可帮助其全面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三)培养科学态度辅助基本框架的构建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解题时教师也会设置一些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之中加强思考,帮助其顺利解决问题。但是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学到的知识并不灵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死知识,因为他们以往所学知识很少会与生活实际融合,如果生活中碰到了问题,也不会想到学到的知识可运用。例如,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课教学中,笔者会讲到用手拍桌子时手会有疼痛感。手拍桌子施力物体、受幼物体分别是手和桌子,作为施力物体的手应该不会痛的,但是手仍然会有疼痛感,这主要是因为在受力的同时,桌子也会为手施加一个力,因此手在施力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每次讲到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都会举出一个划船的例子,用船桨划水的过程船在向前运动,船桨的力是向后的,由于力相互作用原理,水同时也会给船桨向前的力,因此船才会不断地运动。但讲到这一课时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非常困难,因为前面缺少生活中摩擦力的例子引入,所以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很难会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科学态度的形成和应用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还应该在生活之中有更多体现。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学生生活之中的事件和现象,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带入到课堂上,利用生动的情境带动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结论: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了解物理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因此,初中物理教师也要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对学生的物理学习给予更多的关心,尽可能地对原有的传统物理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实现现阶段的物理教学目标,从而进-步提高初中生的物理综合素养。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入物理.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晶.基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以沪科版《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例[J].高考,2019(12):248.

[2]林雪莲.初高中物理运动学概念教学衔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12):115.

[3]魏茂森.浅谈初中物理学科“自主发展”素养培养之学会学习[J].新课程(中学),2019(04):183.

[4]雷贤明.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0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