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兴趣学习”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探讨

胡值胜

十堰市竹溪县向坝乡中心学校,442332

摘要: 化学作为依托实验而产生的学科,依托实验教学设计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逐步构建化学知识体系,从而更快获取化学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的提升。同时,借助实验来提升学生“兴趣学习”,有效促使学生形成敢实践、勇于创新的主观意识。因此,化学教师要发挥“兴趣学习”的作用,增强其在学科中体现最大价值。鉴于此,本文将从学科素养视角出发,探讨“兴趣学习”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策略,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兴趣学习;教学策略;初中化学
DOI:10.12721/ccn.2023.15701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坏节,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密不可分。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对于初中生来讲,初中生在没有学习化学课之前,不知道这门学科内容有哪些,不知道所涉及的领域,到底是易学还是难学,这时候往往处于畏难情绪又好奇的矛盾之中,刚开始接触化学可能会产生一种陌生感。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进一步促使他们思索某些化学问题,遇到问题,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在化学教学设计环节中,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实验,这不仅符合新课标下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化学学习中,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实现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兴趣学习”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必要性

新课标中,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在中学化学课程被反复强调其重要地位。但是,在实际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往往被教师所轻视,化学实验常常被教师演示实验或者讲解实验的方式进行,学生实验几近于无,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趣味性实验和演示实验都是初中化学学科常见的实验方式,但是演示实验更多的是注重实验结果,实验效果较好,却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反而下降,使得教学效果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然而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更注重实验过程,更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丰富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用个方面:首先,趣味性实验打破了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思相,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有利干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其次,趣味性实验的课堂生动而有趣,活跃了课堂氛围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调动下,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力。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成长。最后,趣味性实验是建立在理论知识基础上的实验探究过程,教师通过应用趣味性实验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巩固理论教学成果,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更利干学生深刻地把握和吸收化学知识。

二、初中化学实验课中所存在的不足

(一)对实验的理解不够深

目前在初中有很多老师是根据教材中的实验步骤一步步将实验完成,认为化学实验就应该符合课本,这种思想具有功利性和目的性,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以及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扩展,学生不能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实验的内容较为单一

在初中阶段,学习任务紧,上课所分配的时间少,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只注重是否按规定的步骤去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个实验后,就不会对其产生思考,这样自然也不会对化学产生兴趣,将实验精进禁锢在实验这个理念中,无法达到更加深层次的交流,实验内容以及实验方法的单一,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不利于对化学科进行有效扩展。

(三)教学方法过于简单

在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中,缺少对学生思维性的扩展,没有引导学生去启发他的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教的学生完全按照课本上的步骤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完全的处于一个被动位置,使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产生厌恶心理。

三、提高初中生学习化学实验兴趣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设的情境可以来自学生身边的现象、科研进展、新闻报道等,也可以是学生录制的视频。例如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一内容的实验教学中,由于这是化学课的基础性实验,是化学知识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学习时,学生大多并没有什么化学基础,不少学生还是第一次走进实验室,对于实验器材有一定的陌生感。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安全、有序完成,教师可以在实验开始之前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进行演示,这样不仅避免了现场实验角度不同、位置不同给学生观察带来的不同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还能够让教学的过程更加新颖、有趣,既节省了实验准备时间,提升课堂容量,还可以满足学生反复观看的需要,保证实验教学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开展自主型、合作型、探究型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落实化学“兴趣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并将合作学习活动作为师生共同构建知识、联系师生情感、形成社会价值观的过程。化学“兴趣学习”贯穿于整个化学学科教材之中,是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知识原理、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所要形成的必备品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加深对化学学科概念的理解进而形成生命观念,可以在与他人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科学思维能力,也可以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可以在化学实验联系现实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树立社会责任感。将合作学习策略应用于化学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化学“兴趣学习”。

(三)运用信息技术,巩固学生知识基础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强化学生对课程原理和相关概念的理解掌握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加入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带入化学课堂,进而可以有效推进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初中化学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设计,将视频微课、云实验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方式与化学实验教学有机融合,并结合网络教学资源库不断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拓展实验教学边界,为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兴趣学习”教育背景下,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融合网络信息技术等多元化策略等优化化学教学方式,可以充分激发课堂潜能,进而促进学生化学“兴趣学习”的达成。因此,在当前初中化学课堂中,化学教学工作者要积极探索适合与当前教育时代背景的各种教学策略,厚植学科素养,发挥学科育人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有朋.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策略研究[J].家长,2021(10):105-106.

[2]邓忠铭.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8):82-83.

[3]伏娅.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分析[J].考试周刊,2016(88):130.

[4]穆瑞龙.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3(06):46.

[5]栾晓峰.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提升化学实验教学效果[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