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高校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

房利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成都,611745

摘要: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问题的能力。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学生普遍存在计算机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导致事倍功半。计算机基础的传统教学方法过于模仿计算机专业教学。此外,教学方法手段简单老套,上课照"片"宣科,计算机作为当下信息技术载体,在教学方法中应将此特性无缝嵌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研究兴趣。文章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做了认真研究,采用开放式教学、专业自主式学习、实战测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探索针对自身的个性化学习方法,以高效率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掌握计算机基础技能,为后续专业学习服务。
关键词: 高校教育;计算机课程;自主学习模式
DOI:10.12721/ccn.2021.15705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为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开展面向能力培养的以开放实验室与专业化自主式学习相结合的个性化教学创新势在必行。

一、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本课程目前几乎在所有大学一年级是必修课程,呈现出来的状态是刚开学表现相对高的学习积极性,经过一定的时间,随着课程推进、模块难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呈现下降态势。学生在使用电脑时通常表现为使用者频率状态,比如游戏、聊天、影视类使用率较高,专业课使用状态占比不大。针对学习过程中解决和排错能力较弱。计算机使用工具化导致部分院校认为只要懂计算机office软件的教师授课即可,计算机基础课不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来教,这就导致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相对单一,对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建议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解决这一问题,鼓励使用适合不同学科学生的专业教师和学习策略。

二、高校计算机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

极少数来自偏远山区的学生却没有机会接触电脑,更谈不上了解电脑的相关知识。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电脑是什么样子,没有计算机的概念,他们就不可能知道计算机是如何学习的。同时大多数进入高职院校所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是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计算机接触时间较少,没有办法适应当前强度较高的计算机教学科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基础性知识教学为主,对学生开展计算机教学引导,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适应能力来进行教学,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零基础,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设备更新缓慢

很多高校的计算机硬件配置比较差,设备损伤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当然,设备更新工作做得更好,而办学条件较差的设备更新相对较慢,硬件设备落后,一些机房的一系列设备使用长达8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硬件设施都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此外随着我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目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日新月异,如果教师不及时对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更新,就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如何利用自主学习模式

教学内容选取脱离各个专业领域应用方向,实用性较差;教学组织过于模仿计算机专业教学,教学与理论教学比重不适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征与目标;教学内容更新缓慢,讲授的技术方法往往不是当时的主流技术方法。学生层面,大一新生普遍计算机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事倍功半。新时代大学生,需从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出实际的变化,有效果地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技能,自主训练,创新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革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让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可持续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前期调研和计算机基础历史教学经验,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创新教学模式分为三个模块:开放教学、自主学习、实战测评。

(一)开放教学

开放式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新规划教学大纲的制订,教师准备上课资源,学生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做到随时随地学习。在校内固定机房,计算机专业教师和自身专业教师指导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线上教学任课教师在教学平台上创建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由网络课件、视频录像、实验工具软件、实验指导、试题库、实验平台、优秀作业、电子教材等构成的多媒体数字资源,还包括教师队伍、实验人员及行政人员等人力资源。线下教学以专业计算机机房为教学基础,包含专业设备和专业软件,计算机能力关键在于实际操作。教学过程中以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为主,学生自身专业教师指导为辅,目的是在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同时,对自身专业计算机能力有所倾向,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朝着为实用型专业化人才迈进。

(二)自主学习

社会需求的高标准与我们学生之间的计算机水平不成比例,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力,不能刻苦研究,方法模式上十分欠缺。针对上述情况,将以科学的教育学习理论为指导,研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策略,使其在学习过程中选择自我,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自主地学习和提高计算机专业知识探索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专业导向。计算机能力在当今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中至关重要。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大学新生的必修课,要在学习必要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同时,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专业数据思考计算机作为计算工具在未来专业探索过程中所扮演角色。兴趣导向。兴趣是学生不断探究的动力,学生自身要充分思考,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让自己对计算机能力产生兴趣,进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提高计算机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在科学锻炼和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确定学习目标,尝试、研究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完成计算机实践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摘要和总结,摘要计算机学习的方法,总结计算机学习的技术。自主学习,达到学习目的。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分析问题的原因、总结、完成项目等一些步骤,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学习模式和策略。

(三)实战测评

考试是现阶段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有效手段,在配套专业软件和资料下,对固定知识点和操作方法以实战限时考核。理论考试采用常规闭卷式作答,与传统不同的是采用机器作答,考查知识点的同时检验其计算机操作水平。操作类知识考试采用项目考核方式,例如操作系统考试内容之一为画出文件读写在计算机中的执行过程和操作系统中各模块的调度流程图。利用演练数据和演练视频学员自主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探究对策,巩固提高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利用网络课程与学员课后互动讨论答疑,拓展学员知识能力。依托信息化网络平台,可采用主客题搭配,客观题直接批阅,主观题文字作答、语音回答、图片拍照等多种形式上传在线平台。教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员答疑、文字或语音批改作业、教学评价等活动。

四、结语

自主学习模式基于信息技术的驱动,对教员具有信息化素养要求较高。在教学设计中,教员要始终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加强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和人文渲染;在平台资源上,要注重整合吸收优质案例资源和前沿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在教学实施中,不同阶段要灵活采用不同方法手段,有效破解教学难点。

参考文献

[1]金英善,黄佳双,殷宝法.我国高校混合课程研究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3):70-72.

[2]熊剑.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翻转课堂下的研究[J].农家参谋,2020(2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