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策略

​魏红梅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721300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活动的开展要聚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对生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提炼出生物学科中关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等必备的品格及关键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情况,努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生命观念,掌握科学思维,学会科学探究,认知社会责任,逐渐成长为学科核心素养较高的人才。基于此,本文就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
DOI:10.12721/ccn.2022.15709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近年来的生物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虽然会有意识地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与创新来引导学生感受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但由于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活动开展经验不足,导致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效果欠佳。考虑到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学习、成长方面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教师有必要从学科核心素养视域入手审视生物学科教学,科学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提升高中生生物学习的技能

在核心素养下,生物教学的重点问题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之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让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强化,然后将生物实验应用于知识的学习中,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知识强化吸收能力,进而提升高中生生物学习技能。

(二)实现生、师、校各自的目标

生物学科是高中重要的一门功课,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学好生物不仅能了解到生命的起源、大千世界的变化、发展规律,还能够助力学生高考,推动学生高考梦想的实现。对于教师来说,基于核心素养进行生物教学,有助于在课堂上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生物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人生理想以及实现教师教学目标。这对于学校未来发展来说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学校可以充分借助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的教学效果,使得生物教学配置不断优化,生物教师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并进一步创新适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模式,整体提升高中生物学科创新建设的水平。

(三)提供为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人才

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思想意识的形成对人生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高中学生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这些高中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高低对个人、社会、国家发展有重要影响。基于核心素养下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生命价值观念,在日常学习生物知识时主动思考,并学会运用科学手段解决问题,进而提升理性思维,这对于塑造学生内在品质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社会未来发展正是需要具有这种品质的接班人,这为学生日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生命观念的认知水平

生物这门课程讲述了生命的起源与发展,让学生对生命观念认知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要想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中更好地学习生命观念,需要教师的帮助与指引,教师要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将核心素养应用于课堂中,让学生在观察某一实验现象时,提出新的看法,以此来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这不仅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的热情,还有助于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主动引导学生去思索生命观念,通过具体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尊重生命,热爱探索,提升生命观念的认知水平。

(二)落实实验教学的操作技能

学生在观看视频与讨论交流中获得丰富信息积累以后,就可以进行真正的实验操作了,给予学生进行理论验证与实践探究的好机会。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与实验常识,因而能够快速掌握教师预设的实验任务、实验过程与注意事项,并借助同学之间的相互启迪与相互提醒,齐心协力地高质量完成实验操作。因此,学生就会在教师教学智慧与同学合作学习的帮助下进行自主学习、主体操作与实践探究,切实促进个人核心素养的持续提升。

例如,在教学《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教师可以将“细胞的吸水与脱水”作为实验内容,实验难度稍低。学生可以选用含水量丰富的白菜叶子作为实验材料,将干湿差异较大的白菜叶子做成切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外形的大与小。然后,学生再将几粒盐放在新鲜白菜叶子切片上仔细观察盐的溶化过程、细胞脱水过程以及细胞外形的具体变化。这样,学生就以新鲜白菜叶子作为实验对象与观察内容,在高倍显微镜的帮助下亲自进行实验,仔细观察白菜叶子中的细胞在有盐环境下的形态变化、水分流失以及跨膜运输,从而能够将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验验证活动之中,以此提升高中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学生就会在亲自动手、仔细观察、积极思考、自觉交流、高效积累中主动成长,自然非常有助于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丰富社会活动的可用资源

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贡献社会、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能力比较弱,但有必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当前与未来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这方面,教师需要在生物教学中适当地组织开展社会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社会责任、认同社会责任,增进学生对自身作为社会成员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理解与认同。

例如,教师可以以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活动为主题,引导学生到田野中进行双子叶植物种类和属性的调查,并将自己调查的内容通过实验报告的方式记录下来,最后组织学生围坐在一起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并从种群密度的角度对该片区域的环境生态进行分析,讨论植物种群密度与环境生态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使学生能够逐步认识到植物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高中生物教学需要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而不是以往的僵硬式灌输,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较强的核心素养,为日后步入社会塑造良好的品质。

参考文献:

[1] 商圆圆.探究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43-44.

[2]范秋平.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8):45-46.